立冬至,寒意起。骤降的气温抵挡不住焦小人的科研热情。为更科学地规划我校前期申报的常州市校本课程协同项目《“古镇行思”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更扎实地推进项目的研究,11月9日上午,我校特邀常州市教科院林森博士、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于纯老师莅临指导。校长沈波,副校长阚亚云及项目组部分骨干老师参与本次研讨活动。
首先,沈波校长就项目方案进行了汇报,她以《古镇行思:共创乡村儿童出彩新生活》为题,详细介绍了项目的背景与概况、研究与成效、收获与展望。她认为,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校初步打通了学校的发展脉搏,初步完成了校园新生活的校本重建,初步达成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系统的扩容提质。未来,我们还将借由项目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扩大古镇文化的研究半径,进一步提升古镇文化的研究站位,进一步彰显古镇文化的育人价值,将学校建设成为乡村的文化高地,为乡村振兴贡献教育力量。
随后,教师发展指导中心黄丽丹副主任进行了实践案例分享,她以统编教材五下第四单元“红色溪河传讲人”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为例,介绍了项目研究的架构与实践过程。活动中,项目组老师坚守学科立场,精选古镇资源,强调“关联性”,聚焦“真实性”,关注“全程性”,最终实现语文素养的落实。
林森博士和于老师均对我校前期的研究和探索给予了高度肯定,他们认为,学校基于焦溪古镇这一乡村生活场域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非常有价值,无论是对于课程的顶层设计还是从学科出发的实践活动设计都能基于学生立场,立足于“学”的逻辑,服务于学生素养的养成。同时,也就课程的架构和实施给予了高位引领,建议学校进一步概括、提炼校本研究路径,形成更细致且可操作性更强的实践策略。同时反复提醒,跨学科学习的研究一定要坚守学科立场,需思考课堂教学如何落实,以避免研究的泛化。
专家的指导与点拨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思路和方向,后期,学校将结合2位专家的指导与建议,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规划,继续扎实推进课程建设,不断提升学校课程实施品质。
(焦溪小学供稿 撰稿:黄丽丹 摄影: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