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理论,更新理论;积极进行实践,以合作共赢引领个体研究,从改革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行动入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促使教师将课改理念真正落实为课堂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效能,并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2、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本学期研究重点内容:
1、以“研读课标、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为重点,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2、着眼于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各种教学行为的优化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从教师如何有效组织学生活动,如何进行有效提问二方面展开研究,加强课堂观察与反思,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自主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
课题组组长定期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课题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本组教师对研究专题的认识。[组长每月进行相关理论的推荐学习,组织开展好“主题式对话”]。课题组成员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积极学习理论知识,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每月至少一篇个人学习;每学期至少推荐阅读两次;积极参与课题组的集体学习]
2、积极实践——读书理性思考与课例行动研究相结合。
积极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如主题式对话活动、课题研讨课的观摩、外出学习的汇报、教学反思的切磋等。做实践的研究者,研究的实践者。
课题组成员每学年围绕一个专题上公开研究课至少1次。积极参与课题组的课堂研讨活动,围绕研究重点发表听课意见。注重研究日常化,认真撰写“教材研读”至少8次,“课堂观察与反思”至少8次。
3、勤于总结——个体研究和合作共嬴相结合。
各课题组成员在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要勤于思考、善于动笔,不断提炼研究经验,把各自研究的动态和成果及时在网上呈现,以实现资源共享。
期末要结合一学期本人的研究情况撰写好研究小结(可以是研究的体会和收获,也可以是对该课题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方案的修订等等)。每学年至少要撰写一篇课题论文,要积极参与各级的论文评选,积极投稿,争取获奖或发表。
五、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制订本学期课题组研究计划。制定课题组成员本学期研究课安排表。
2、课题组理论学习。
3、构建课题管理网站。
4、讲座:《课堂观察,让我们“别具慧眼”》
十月份——一月份:
1、课题组成员上、听、评研究课。
2、课题组主题对话。
3、“课堂观察与反思”交流。
二月份:
1、本学期课题研究情况反思与总结。
2、收集、整理相关研究工作材料。
3、课题组考核。
本学期研究课安排表:
时间 |
班级 |
执教者 |
执教内容 |
第六周 |
二(4) |
顾冬秀 |
《青蛙看海》 |
第六周 |
二(1) |
李春英 |
《青蛙看海》 |
第七周 |
六(3) |
顾晓岚 |
《小草和大树》 |
第七周 |
六(1) |
莫燕月 |
《安塞腰鼓》 |
第八周 |
四(4) |
庄彩华 |
《普罗米修斯盗火》 |
第八周 |
四(1) |
张叶 |
《普罗米修斯盗火》 |
第十周 |
三(2) |
顾琴娣 |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
第十周 |
六(2) |
陆荷芳 |
《姥姥的剪纸》 |
第十四周 |
一(4) |
马丽亚 |
《冰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