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总纲,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创建“绿色学校”的要求,努力把我校办成市、省、国家级“绿色学校”。并以此为载体,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目标和要求
1、绿色学校”强调将环境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中,引导教师、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让青少年在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和培养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
2、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
3、学会如何从自己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在头脑中孕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
4、全校师生人人从关心学校环境到关心周围,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并在教育和学习中学会创新和积极实践。
5、通过学校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师生的环境素养得以提高,学校环境得到改善,而且还要通过学生带动家庭,通过家庭带动社区,通过社区带动公民更广泛的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6、以创建市级绿色学校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珍惜资源,善待地球的环境意识和道德行为;帮助他们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是我们创建绿色学校的宗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校园是我们的绿色行为。
三.主要工作
第一、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
本着“处处有教育”的思想,创设文化氛围,使学生从中了解花木具有消除和抵抗污染的特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制作宣传标语,规范师生绿色行为。严格执行检查监督制度,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创设美丽清新的校园环境,形成环境教育氛围。
第二、认真搞好环保培训工作
为了使广大教师掌握环保知识,提高业务工作能力,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学校要组织教师开展有关环境教育学习和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环境教育能力。通过订阅有关环保的报刊,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参加有关培训等形式,为师生提供学习机会,促进教师搞好环境教育工作。
第三、认真做好环境教育工作。
通过学校宣传栏、班级板报、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家长会等,面向全体师生、学生家长及社会进行宣传教育,使绿色教育在家庭、社区扎根、开花、结果。
第四、认真做好课内教育。
1、各学科认真进行渗透教育,把环保教育寓于教学之中。教师能够着力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素材,结合实际生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切实掌握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做好环保教育工作。
2、鼓励学生在校内成立环保社团,组织环保科技兴趣小组,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和课外时间开展日常教育活动,使学生受到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
3、充分利用环保日,通过国旗下讲话对全体师生进行环保教育。要求每班每学期最少进行两次环境教育专题或渗透教育。
4、认真开展环保教育教学研究。各年级思品、自然、社会、劳动技术课的任科教师,要认真开展写教案,上环境教育研讨课,并积极参加有关论文评比、知识竞赛等活动,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环境教育水平。
5、聘请市环保局干部来校上环保教育课,使教师和学生更多地了解一些环保知识。
第五、认真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1、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劳动。定期绿化除草,翻地松土,防涝抗旱,修剪花木等护绿活动。在净化校园方面,师生开展“身边无废物”活动,及时清除卫生死角,做到身边三无:无纸屑、无果皮、无包装物。
2、认真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环保宣传、调查、监督活动。
(1)组织学生宣传绿色行为。
(2)组织学生道路护绿。
(3)组织学生参加家乡的水质调查和制作环保小报等活动。
3、利用有关环保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重大环保节日开展各种活动对师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师生保护生态环境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
(1)3月12日,植树节。组织师生进行植树绿化劳动,调整花木布局。开展“我与小树同成长,我为学校添新绿”“节约零花钱,我为环保作贡献”等活动。
(2)4月22日,地球日。少先队开展“只有一个地球”主题队会活动,使广大师生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3)6月5日,环境日。开展“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主题班会活动,并向全体师生宣讲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使师生进一步明确环保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4)7月——8月,暑假开展环保社会调查,让学生走进社区,关注社会,了解环保现状,增长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4、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设置环保型垃圾箱,开展回收废电池,减少污染,变废为宝,节约资源活动。
5、收集信息,整理资料。
组织师生查阅报刊,收集信息资料,了解环保信息,掌握环保知识,并制作小报,向社会宣传。
四、认真做好市级绿色学校的迎检工作
1、申报材料的准备
(1)申报材料汇总成册。
(2) 制作一张光盘。
(3)校园网增加创建市级绿色学校的网页。
2、具体工作任务和要求
(1)“绿色学校”有关照片汇总整理。
(2)申报材料汇总成册。
(3)“创建绿色学校”有关宣传报道,学校宣传橱窗、黑板报出一期专刊。
(4)收集教师、学生中有关“环境教学论文”。收集教师中有环境教育内容的教学设计。
(5)搞好学校环境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