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天地>>国旗下讲话>>文章内容
海上丝绸之路
发布时间:2012-05-15   点击:   来源:   录入者:顾晓岚

 

海上丝绸之路
主讲人:顾晓岚
1985年,在广东一座汉墓中出土了一只陶器船模型,经专家推测,这很可能是一艘河海两用船只。为了证实这一推测,奥地利人类学者库诺克诺伯尔按照原样复制了这条船。船只从广州下海,后来在在太平洋中航行了3000多海里。这又一次让人浮想联翩,也许就是搭乘这样的船,公元166年,罗马帝国执政者安东尼派出的使节来到了中国。据此学者推测,这是东、西方海上通航的起点。
进入唐、宋时代,中国迎来了海上事业的全盛时期。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兴起,海运贸易量迅速增长,逐渐超越了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船舶停靠之处,多为盛产象牙、犀牛角、乳香、珍珠、宝石、琉璃、丁香、苏木等富饶地区,而从中国大陆输出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大宗货物也在当地大受欢迎。这时,中国航海活动的性质开始从政治外交为主,转向以经济贸易为主的发展轨道。
至宋代,海外贸易已经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撑。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南宋历代皇帝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政策,对有贡献的船长和商人,不论中外人士都授予官职。在税收政策上,对海外贸易也给予最大优惠。为了加大远洋船舶的周转率,增加海运收入,朝廷制定了“饶税”制度,明确“若在5月内回舶,与优饶抽税之”。在朝廷的鼓励和利益的驱动下,庞大的船队从南方各港湾扬帆出海。但是很快,在海上他们遇到了印度和阿拉伯商人船队的挑战。早在公元前后,印度商人已经航行到了东南亚,定期与往来于东方求购胡椒的罗马帝国航海者交易。而贸易和远航,在阿拉伯世界更有着深厚的传统。当时,中国远洋船队是怎样在这场竞争中取胜的呢?
首先,他们靠的是船。宋代的造船业已经空前发达,造出的最大海船是阿拉伯最大船只的9倍。凭着无可比拟的科技实力。宋代船队不仅掌握了环印度洋航运的控制权,而且将贸易航线延伸到非洲东海岸。由此而得来的巨额收入源源不断地流入南宋国库,到了建炎二年,即公元1128年,海外贸易所得已占据国库收入的20%。这种现象,在传统的中国还是首创。
远洋贸易带动了制造业、加工业、运输业、服务业的兴盛。自秦汉以来,中国王朝的主要收入依赖于农业税制,但是在南宋,商业税收首次超过了土地所得额。史学家认为,南宋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它放射出的光芒沿着海路辐射遍整个亚洲。
然而,这种太平盛世并没有延续下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下次听周老师给大家讲解。
2012-5-7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焦溪小学    苏ICP备14011763号-8

    地址:常州市焦溪溪河路    邮编:213116    电话:0519-88901008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