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周国旗下讲话
《英雄中国》第二章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第三节市场体系与宏观调控
我国目前适用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起基础作用的体制。简单说,就是由市场形成价格,保证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各种经济资源由市场来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
市场体系的日益完善使市场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它犹如来势汹汹的江河,不断地冲击着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过程,而宏观调控正如大坝一样,严守着一定的底线,让江河不至于失控。
一、现代市场体系的逐步建成
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主导资源配置的是政府意志,生产与消费严重脱节。举个小小的例子来说明,1955年国家实行了统购统销政策,对粮食、副食品和各类生活物资实行定量供应,其原因就是国内物资匮乏,对有限的物质进行平衡分配。而购买这些物质,首先要有票证,钱与票证并用。在计划经济年代,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大到自行车、缝纫机,小到针头线脑,必须凭票证才能从供销社买到,卖肉要肉票、买煤要煤票,买烧柴要烧柴票,甚至连卫生纸都要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制度的改革,企业生产逐渐自主,物质越来越丰富,市场日益完善,因此票证也逐渐推出了历史舞台。现在我们只要直接拿钱就可以购买各种各样的商品,几乎需要什么就有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我国商品市场快速成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层次的商品市场体系已基本建成,我国现代市场体系的建设成就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
1. 商品市场和要素日益完善。
2. 市场供求价格机制已经确立。
二、宏观调控的逐步完善
我国宏观调控体系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不断完善的,在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实行计划体制的长时期内,我国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以直接管理、实物管理为主,排斥和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结果导致政企不分,宏观微观不分,政府管理即是宏观管理,而宏观管理即是政府包办一切,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这种状况就逐渐发生了改变,过去几十年,先后经历了经济软着陆以及亚洲金融风暴的严峻考验,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逐步走向成熟。
第一, 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
第二, 确立了宏观调控目标
第三, 宏观调控手段逐步健全。
第四, 宏观调控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第五, 宏观调控功能日益凸显。
2009.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