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学习摘记
研究专题
|
在少先队活动中培养学生“三自”能力的研究
|
|||||
资
料
来
源
|
题 目
|
小学生班级日常
自治管理模式的研究
|
作 者
|
|
||
报刊名
|
|
期 次
|
|
|||
书 名
|
|
版 别
|
|
|||
文
章
要
点
摘
录
|
一、要树立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1、对全体成员倡导自我教育。
2、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二、要组建坚实而有力的班委。
1、采用竞选班委的形式。
2、明确班委各自的职责。
3、端正班干部的态度,树立为同学服务的思想。
三、要建立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
|
|||||
学
习
体
会
|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实都是说明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尽管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工作常常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往往还是“鞭长莫及”,所以,班主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就显得非常必要。如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呢?本文对小学生班级日常自治管理的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究,在此提出了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实施班级自治管理:首先要树立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其次是组建坚实而有力的班委;第三是建立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组建一个坚实而有力的班委,是实施班级自治管理的关键所在。当班干部的领导能力能得到学生们的赏识并产生发自内心的钦佩时,学生们才愿意与班干部合作,欣然接受班干部的领导。这样,班干部的吸引力才会大,影响力才会强,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在个人自我管理活动中,我们可以评选出每日、每周、每月或每学期的“自我管理之星”,分别给予不同的表扬或奖励。建立班长日常工作记录本,每日进行总结评讲,带领学生进行“每周一星”的自评互评工作,培养工作能力。通过自己当干部,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自主参与行为,锻炼自治自理能力。同时由于角色的互换、心理的移位,对他人工作更加理解,进而支持其他干部的工作。
|
|||||
摘记人情 况
|
姓名
|
李春英
|
学习时间
|
2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