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天地>>阳光驿站>>文章内容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的少先队员
发布时间:2008-11-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德育办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的少先队员

当今时代的少年儿童处在一个知识激增和民主开放的社会环境,现代的信息和多渠道的传递方式以及色彩斑斓的现代生活无时无刻在影响着他们。由于传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比较注重队员的学习而忽视队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不少队员在性格、适应性和心理调节等素质上存在不足,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队员的学习、适应、交往等方面,严重的还会引起犯罪、自杀等后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队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适应能力,发掘队员潜能,提高教育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觉得着眼点应放在培养队员良好的心理品质上,具体做法如下:

一、摸透队员心理,因势利导。

要摸透队员的心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一定要深入到队员当中,亲近他们,与他们促膝谈心,全面了解队员的思想,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准确地把握队员的心理活动规律,因势利导。不同年级的队员心理特征各有不同,如高年级的队员,正处于儿童向少年过渡的心理发展阶段,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极易受各种错误思想影响,我们就要把握队员的心理活动规律,对症下药,制订有效的教育措施。在一个中队的队员中,一般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学习好的队员,第二种是学习处在中间状态的队员。第三种是学习差的队员。以上的三种类型的队员各有不同的心理状态,辅导员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第一种类型的队员学习积极性高,成绩优秀,但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较自私,看不起成绩差的同学。对这种类型的队员,辅导员要着重帮助他们树立集体观念,培养热爱集体、关心帮助他人的优良品质。第二种类型的队员缺乏学习的热情,喜欢随大流,满足中间状态。对这类队员,辅导员要着重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调动学习积极性。第三种类型的队员由于学习基础太差,对学习失去兴趣,因而无心向学,经常违反纪律,拖了班集体的后腿,对这类型队员的教育,辅导员感到头疼。教育这类型的队员,辅导员要花很多心血,决不能采取嫌弃的态度,相反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爱。辅导员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他们取得进步,都要及时肯定、表扬,借此增强其自尊心,确立其自信心,强化其正确行为,并促其将这种优势或进步迁移到其他方面。心理学中的霍桑效应告诉我们:“对某些人施加压力,以说服他们去做这件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使他们做这件事时感到愉快。并向他们显示出当他们得到了真正关心,特别被看重,成为完成某种任务的特殊人物。那么,他们就会最有效地做好这件事。”根据这一原理辅导员应把暂时后进的队员经常置于特别的关怀之中,使他们感到辅导员对他们的爱和信任。如某中队有位学习成绩差,纪律散漫的队员,中队辅导员对他多次批评教育,也起不了很大的作用。但他有一个特点最希望辅导员表扬他,有一次他指出了中队中黑板报中的几个错别字,并主动进行了修改,中队辅导员对他的行动给予及时的表扬,并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他受到中队辅导员的称赞,心情愉快,那一天的上课格外专心,作业也做得特别认真。以后,他为中队做了一点点事,中队辅导员都优先表扬他,并鼓励他克服存在的毛病,努力上进。在中队辅导员和其他队员的帮助下,他进步很快,成为班上的“小雷锋”。对后进生的教育,辅导员要不怕麻烦,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他们的身上,摸透他们的心理状态,制订有效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果。

二、培养队员健康的心理素质。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队员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要培养哪些品质呢?着眼点要面向21世纪的需要和从儿童心理发展实际出发。

1.培养队员自主自立能力的心理品质,克服依赖心理。

随着改革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富裕的家庭环境使不少孩子养成娇气,在家中,独生子女成了“小皇帝”、“小公主”,我们经常会发现在上学时,有些孩子的书包是家长拿着,放学后即使几步可以到家,孩子也由家长用车子接走,报纸上曾登过笑话,夏令营时,有孩子由于不会剥鸡蛋壳而发愁。高年级的队员普遍不会扫地洗衣服。家长包办了一切,队员的生活自理能力甚差。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人心理依赖性程度越高,其承受度就越低。因此,辅导员要着重培养队员的自主自立能力。要教育队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规定队员在家中每天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开展在家是个好孩子的评比活动。在中队里举行各类竞赛活动,如“缝纽扣比赛”、“今天我当家”、“比巧手”等。让队员在活动中培养自理自主能力,克服依赖思想。

2.培养队员积极进取心理品质,克服隋性心理。

每个队员都有进取心,少年儿童最富有理想,当他们确立了预定的目标,有了远大理想时,就会产生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但理想不是生来就有,而是要靠辅导员的正确引导。队员仰慕英雄,喜欢听杰出人物的故事,容易受榜样形象的感染,这是青少年的一个心理特点,因此,用英雄的榜样教育队员最能收到预定的效果。我校大队部除开展“学英雄、见行动”外,还开展了“我心中的偶像”,“我最敬爱的人”等征文活动,让队员们在各项活动中培养积极的进取心理品质。

3.培养队员活泼开朗的心理品质,克服自卑心理。

童年时代是人生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辅导员应让队员得到童年的欢乐,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但由于各种因素,有个别的队员心理失调,过早地成为“小老头”、“林黛玉”。如果辅导员不及时进行开导教育,这部份的队员就会酿成终生的心理疾病。为了让每个队员都有健康的身心。辅导员要多开展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活动,如举行“踏青活动”、“放风筝”、“卡拉OK”等,让队员感受生活的美好,欣赏大自然美景。在教学上辅导员还要多想办法创设乐教乐学的气氛,让队员在愉快中学习,在愉快中生活。辅导员可以设立“悄悄话信箱”,让队员和辅导员说悄悄话,倾吐心中苦闷,使辅导员掌握队员的心理,及时进行疏导教育。

4.培养队员抗压、抗挫折的心理品质,克服脆弱心理。

当今的队员由于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在长辈的厚爱下,生活一帆风顺。但他们的心灵比较脆弱,经不起小小的风浪。有些队员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对辅导员和家长的批评不虚心接受,有的还发脾气,大哭不止,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些队员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在考试中失败,就会失去信心,采取放弃态度。这种心理与自强不息是背道而驰的,更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因此辅导员要开展“挫折教育”,让队员懂得“万事”并非“如意”,前进的道路上并不一定是铺满鲜花,要随时准备应付各种挫折和失败。辅导员要和队员多讲名人奋斗的故事,让他们懂得名人成功背后的艰辛。辅导员还要设计一些情境,让队员经受挫折和失败。对于在考试和竞赛中受到挫折的队员,辅导员更要给予特别的关怀,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古老的”新课题,为了培养21世纪的人才,我们必须重视开展这项工作。因为他关系到祖国未来人才素质的优劣,对未来国家的前途,提供整个教育事业的良性循环有着重要意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焦溪小学    苏ICP备14011763号-8

    地址:常州市焦溪溪河路    邮编:213116    电话:0519-88901008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