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想要什么很轻易就能得到,因此很多孩子看起来对什么都不在乎,成绩一般没关系,对班干部竞争没兴趣,比赛得不了名次也无所谓……对此家长很发愁,孩子这样没上进心,长大了可怎么办?老师认为,不要轻易说孩子没有上进心,平常注意言传身教,提一些合理要求,孩子的上进心就能逐渐被激发出来。
最近有很多忧心的家长给闲云来信说,不知怎样可以让孩子对学习和生活充满热情。赵女士说,她儿子今年11岁了,对一切都无所谓。她与爱人崇尚赏识教育,平常并不经常打骂孩子,只是在孩子犯大错误时,偶然惩罚一下。可今年她发现,儿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无论用什么方式跟他谈话,他都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马上就升中学了,他依然不紧不慢,真令人担心。刘先生也说,他儿子也是,每天该吃就吃,该睡就睡,生活没什么目标,学习也不用心,考第四他看不出来高兴,考三十四他也不知着急,问他话就“嗯”“啊”地敷衍了事。
在采访中闲云发现,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表现,喜欢用大人的思维去评价,一看到成绩没有提高,或老师不常表扬,就给孩子贴上“没有上进心”的标签。其实,孩子不过是天真活泼,不谙世故而已。很多时候,他们也争强好胜,甚至可以为一点小事大动干戈,远远超乎大人的想象,只是,他们的追求不在大人带有功利性质的所谓“上进心”的范畴。
针对家长的疑虑,有着多年教育经验的老师分析,孩子缺乏上进心其实主要还是跟家庭教育有关。有些孩子原来对学习、生活还是很有目标的,但是父母对他的上进心不屑一顾,甚至言辞中常露出讽刺、挖苦之意,孩子的积极性被打击,有的干脆就放弃了努力。还有些家庭中,爸爸妈妈本身缺乏上进心,工作不思进取,生活上平平庸庸,更忽视孩子情感与智力方面的需要,对孩子没有明确的行为指导和要求,平时极少和孩子谈话、游戏、讲故事,压抑了孩子的上进心。另外有些孩子则因为年龄较小,生性好玩,不能对自己作出正确评价,不能自我调节、自我监督,因此,不能自我教育、自我激励。
应该说,家长重视孩子学习的心态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那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帮助和促进孩子学习的劲头呢?首先,我们要分析孩子的学习状态。有的孩子虽然看起来学习挺努力,但只会死记硬背,不会举一反三,因此学习成绩一般。还有的孩子脑子灵活,接受新事物很快,但没有主动学习的意愿,能玩决不学,凭着小聪明成绩时好时差。最让大人操心的是下面这类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知识缺欠较多,厌烦学习,平时没有大人的督促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排倒数也不着急,这类学生就是大人眼中的差生。
对于不同类型的孩子,采取的激励方式自然也不同。对于那些有一定学习自觉性、成绩也较好的孩子,家长要努力创建和谐轻松的环境,鼓励他们多参与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增长见识。同时教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孩子提高学习技巧和效率,多吸收新的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对于小聪明的孩子适宜于用激将法,激发孩子内心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家长应该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孩子很小的进步都要进行肯定和称赞。鼓励孩子利用自身的优点和特长弥补自身的不足。对于所谓的差生,家长不能太过心急,更不能破罐子破摔,放任孩子。这些孩子一般都是从低年级开始厌恶学习,这种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他们其实是非常脆弱的,渴望得到关心和支持。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个心理,从感情出发,给孩子一点偏爱,冷静客观地观察孩子有哪些长处,通过赏识孩子的长处,激发孩子的信心,诚心地鼓励孩子,让孩子找到行的感觉。
总之,孩子对生活和学习缺乏热情,一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家长在注重言传身教的同时,也要学会提出合理要求,只有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既感到爸爸妈妈的柔情与温暖,又感受到父母严格要求自己的拳拳之心,爸爸妈妈的教育才能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