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程建设>>校本教研>>课堂研究>>文章内容
《建桥梁》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3-06-1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黄海龙

  

建桥梁
颜建军
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搭建几种不同形状的桥梁;
2、能够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桥梁的承重力进行研究。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桥梁的基本组成:桥面、桥墩等;
2、了解常见桥梁的特点,知道桥梁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3、知道桥梁的承重力与桥的形状有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桥梁搭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桥的特点,并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1、谈话:同学们,请看一组有关桥的图片,说说它们都是什么桥、是什么形状的?
2、学生观看后回答。
3、提问:你们还见过哪些形状的桥?
4、学生回答。
5、提问:桥梁的结构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6、讨论、汇报。
7、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8、提问:这么多形态各异的桥梁,你们按不同标准给它们分类吗?
9、学生讨论并分类。
10、学生汇报分类结果。(可以按材料、形状、用途等的不同进行分类)
二、设计各种形状桥梁。
1、谈话:现在老师给你两个木块作桥墩,一张白纸作桥面你能设计出哪些形状的桥梁。
(板书:建桥梁)
2、小组讨论,利用桌上的白纸进行设计桥梁模型。
3、学生汇报。
4、根据学生回答,用简单线条将桥梁形状画在黑板上。
三、学习桥梁的承重力与桥的形状有关。
1、谈话:请同学们猜测一下,你认为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为什么这么认为?
2、学生讨论、猜测。
3、谈话:到底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说明。
4、提问:利用桌上的这些东西你可以怎样来设计实验呢?并且能够说明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
5、学生讨论并汇报。
6、提问:实验时要注意写什么?
7、学生分组实验并把结果填在实验报告单中。
8、提问:请同学们比较哪一座桥的承重力最大?
9、学生汇报。
10、提问:你觉得桥梁的承重力跟什么因素有关?
11、学生汇报。
(板书:桥梁的承重力跟桥梁的形状有关)
四、研究同一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1、提问:请同学们仔细看表中的数据有什么问题要问?(引导学生发现同一种形状之间为什么也存在着差异。)
2、请每组派代表去其他组去看一下,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
3、启发: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下面我们要进行研究。请小组商量一下,你们小组最想研究哪一种形状的桥?
4、学生汇报。
5、各组选定一种桥梁进行研究,并把结果填在实验记录表中。
6、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7、提问:同一种桥梁的承重力又与什么因素有关?
8、学生回答。
五、课外延伸、拓展。
谈话:同学们,科学技术在建桥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桥塌事件很多,如:重庆虹桥垮塌事故、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等,但是赵洲桥历经一千四百多年的风雨却不倒,这就说明它的做工精致,分毫不差,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今天,我给大家提供的材料比较少,如果回家后可以用其他的材料,你还能设计出其它承重能力更好的桥吗?
 
 
       焦溪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校
焦溪小学
姓名
颜建军
班级
五(3
学科
科学
时间
2013-3-29
总分
90
课题
建桥梁
     
分值
教学目标
8
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多元化。
8
8
6
4
2
8
教学内容
8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易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8
8
6
4
2
8
教学策略与
方法
 
38
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习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8
8
6
5
4
6
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
8
8
6
5
4
6
学生认真参与学习、评价活动,积极思维,敢于表达和质疑。
12
12
10
8
5
12
根据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并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
10
10
8
6
4
8
教学
效果
22
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扎实,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和能力。
10
10
8
6
4
10
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12
12
10
8
6
10
教师
素养
24
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对教材资源有深度的挖掘、整体的把握、恰当的处理。
8
8
6
4
2
7
有较为丰富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富有教学机智,能恰当的利用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
6
6
5
4
3
5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设计应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
6
6
5
4
3
6
语言准确、有感染力,板书工整、合理
4
4
3
2
1
4
简评
整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师通过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大胆放手学生实验,通过小组的合作,让学生真正明白了不同种形状的桥的特点和优点,领会了各种桥的用途。学生们在课堂上获得了知识,又得到了乐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同时教师适当采用多媒体,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做到了以书本为主,又超越了书本,教学效果很好。
组员签名
韩卫平 戴龙新 黄海龙
教研组长签名
黄海龙
教导主任签名
庄彩华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焦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焦溪溪河路    邮编:213116    电话:0519-88901008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