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程建设>>校本教研>>课堂研究>>文章内容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及评价表
发布时间:2013-01-09   点击:   来源:   录入者:黄海龙

 

焦溪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校

焦溪小学

姓名

颜建军

班级

五(3

学科

科学

时间

2012/10/10

总分

90

课题

研究透镜

     

分值

教学目标

8

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多元化。

8

8

6

4

2

8

教学内容

8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易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8

8

6

4

2

8

教学策略与

方法

 

38

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习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8

8

6

5

4

6

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

8

8

6

5

4

7

学生认真参与学习、评价活动,积极思维,敢于表达和质疑。

12

12

10

8

5

10

根据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并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

10

10

8

6

4

9

教学

效果

22

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扎实,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和能力。

10

10

8

6

4

9

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12

12

10

8

6

11

教师

素养

24

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对教材资源有深度的挖掘、整体的把握、恰当的处理。

8

8

6

4

2

6

有较为丰富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富有教学机智,能恰当的利用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

6

6

5

4

3

6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设计应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

6

6

5

4

3

6

语言准确、有感染力,板书工整、合理

4

4

3

2

1

4

简评

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本课一开始,颜老师利用水,形成放大镜,让学生考虑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激发学习的探究兴趣。

2、主体参与,动手实践。颜带领学生认识凹凸透镜的情况下,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尽情地玩一玩凹凸透镜,并且记录下自己小组的发现。再通过课件演示,加深学生印象。

3、拓展活动,反面例证。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并动手实验等多种科学探究方式,学生对凹凸透镜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再那些方面运用了凹凸镜,引发出望远镜的制作。颜老师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对制作的过程有所了解,启发学生想象出创造出、更多的制作方法。把学生制作好的作品在全班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组员签名

韩卫平、黄海龙、戴龙新、陈成

教研组长签名

黄海龙

教导主任签名

庄彩华

课题
第二单元:3、研究透镜
第­­­12课时
主备人
颜建军
教学
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2、尝试制作望远镜。
科学知识:
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2、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3、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难点:制作简易望远镜
课前准备
教师——有关凸透镜和凹透镜应用的图片;凸透镜,凹透镜,蜡烛,打火机
学生——凸透镜,水杯,白纸,尺子
教学过程
媒体使用及修改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喜欢玩吗?会玩吗?会玩的同学在玩中会有许多收获。今天,就请你们玩一滴水,有兴趣吗?
二、利用水,形成放大镜
1、活动一:
用滴管(或吸管)在书上的一个字上滴一滴水(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把载玻片放在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并观察水滴的形状。
学生活动,汇报现象,交流。
2、活动二:
把书放在盛水的烧杯后,透过烧杯看书上的字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汇报现象,交流。
3、活动三:
往培养皿(或烧杯中)放一些水,再把培养皿放在有字的书上,从上向下看,观察字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汇报现象,交流。
4、提问:这三个实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学生讨论交流。
6、谈话:你知道什么工具会把物体放大?对,是放大镜,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放大镜。(板书课题)
三、研究放大镜的作用
1、了解放大镜的镜片特点。
1)谈话:同学们都知道放大镜有放大作用,那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2)学生感知,交流。(可请学生画出放大镜镜片的侧面图)
3)、小结:像放大镜镜片这种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
2、指导学生探究凸透镜具有聚光的作用。
1)提问:凸透镜除了具有放大的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2)学生交流,师了解学生原有知识。
3)学生活动:拿放大镜在太阳下观察放大镜的聚光现象。(安全教育:不能用放大镜看阳光)
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cm)    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cm) 
像的特点
4)师介绍焦点。对这一活动进行小结。
 3、指导学生探究凸透镜具有成像的作用。
1)凸透镜还有什么作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将放大镜对着白墙,观察有什么现象?
2)学生汇报交流。(有倒立、缩小的像)
3)讨论:为什么墙上有物体的像?这是怎么回事?一起进行研究。
4)阅读课文插图,讨论: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怎么操作?要注意些什么?(5)学生动手实验,观察记录:
6)交流汇报: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有像?
7)师生小结。
四、了解凸透镜的用途
1)提问: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凸透镜的运用吗?
2)看书,了解,交流。
五、比较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出示凹透镜)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一块镜片,它和凸透镜有什么不同?
2、实验:用凹透镜看书上的字。
3、汇报:有什么发现?
4、摸一摸:这种镜片有什么特点?与凸透镜有什么不同?起名字。
5、小结:这种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科学上叫凹透镜。
6、实验:将凸透镜与凹透镜组合起来看远处景物,有什么发现?
7、介绍:望远镜
六、巩固总结
1、提问: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2、总结。
 
通过玩水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目测、手摸,让学生清楚地感知两种镜片的特点。
3、研究透镜
凸透镜(老花镜)中间厚边缘薄 成像 放大 聚焦
凹透镜(近视镜)中间薄边缘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焦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焦溪溪河路    邮编:213116    电话:0519-88901008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