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施教时间 2012/5/15
课题
|
2、神经
|
第_1_课时
|
主备人
|
带龙新
|
||
教学
目标
|
1、知道大脑、脊髓和神经是协同工作的,其中大脑和脊髓是人体的神经中枢。
2、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线路。
3、能够做不同部位,不同个体之间的神经反应速度实验并进行解释。
4、能够解释人的神经反应过程。
|
|||||
教学
重难点
|
教学重点:知道人进行各种活动时,神经的反射线路(即反射弧)
教学难点:能说出人体进行不同的活动时,神经传导的线路。
|
|||||
课前准备
|
人体神经系统挂图,两支削好的铅笔(每人),一块橡皮。
|
|||||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及修改
|
|||||
一、游戏引入
1、同学们,我们同桌同学之间来做一个游戏,看看谁被打到手的次数多,谁被打到的次数少,每位同学实验五次。
2、讲明游戏的规则和要注意的事项。
3、开始测试。
4、学生汇报实验的结论,并讨论分析原因。
5、共同讨论分析原因后,得出实验的结论。每个人的反应速度是不相同的,反应快的人不易被打到手,反应慢的同学则被打到手的次数比较多。
6、质疑:我们大家所说的反应快慢是怎么一回事。
引导讨论:将学生已有的前知识引入到即将进行的新知识研究中来。
二、探究人体内的神经是怎样分布和传递信息的。
1、谈话引入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知:人对外界的刺激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那么外界刺激的信号是通过谁来帮助传递的?我们大脑发出的命令又是通过谁帮助传向身体各处的?
2、学生讨论、汇报。
3、提问:请大家分析一下,向大脑输送信号的神经和传递大脑发出命令的神经会不会是一种神经呢?
4、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不会是同一种神经,因为它们传递信号的方向不相同,传递信号的作用也不一样)
5、小结:
把信号从感官或身体的其他部分传入大脑(或神经中枢)的神经称之为传入神经,因为这种神经的作用是传递感知的,所以又称为感觉神经,把大脑发出的信号(命令)传递到肌肉等处的神经,称之为传出神经。因为这种神经传递的命令大多是分布到肌肉上去的,指挥身体的运动,所以又被称之为运动神经。
6、谈话:神经在身体各部位的分布是否均匀呢?
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吧!
7、学生实验
测测皮肤里神经的敏感性,通过实验探测到身体的不同部位感觉有很大的差异,说明神经末梢在身体的各部位分布是不相同的,有些部位分布多,有些部位分布少。
三、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相同。
1、谈话: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它分管人类的感觉、运动、语言、思维、记忆和情绪等功能,它是人的高级神经中枢,人类的绝大多数活动都要经过它的思考并做出判断。和脑相连的是脊髓,它位于椎管里,它和大脑共同组成了人体的神经中枢,只不过它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只能分管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排尿反射等。
2、学生活动
同桌同学互做膝跳反射实验。(眨眼反射等)
3、讨论
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①从脑发出的神经叫做脑神经,它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相关的反射活动是不经过脊髓的,如人“看到红灯停、绿灯行”,相对应的反射活动过程是这样的:(反射弧)
大脑
眼传入神经↓作出反应
(接受红、绿灯信号)(视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腿部肌肉
②从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它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相关的反射活动是要经过脊髓的传递的,如人的手触摸到仙人掌后,会很快地缩回来,相对应的反射活动过程是这样的。(反射弧)
大脑
上传信号↑↓作出反应
手上感应器→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
四、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出示PPT:课题。
出示PPT图片。
出示影像资料。
出示PPT图片。
出示PPT图片。
|
|||||
板
书
设
计
|
2、神经
大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
大脑:人体的“司令部”
脊髓:低级的神经中枢
神经的分布:有多又少
神经的功能:传递信息
|
|||||
焦溪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校
|
焦溪小学
|
姓名
|
戴龙新
|
班级
|
五(3)
|
|||||||
学科
|
科学
|
时间
|
2012/5/15
|
总分
|
92
|
|||||||
课题
|
|
等 级
|
得
分
|
|||||||||
评 价 指 标
|
分值
|
优
|
良
|
中
|
差
|
|||||||
教学目标
8分
|
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多元化。
|
8
|
8
|
6
|
4
|
2
|
8
|
|||||
教学内容
8分
|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易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
8
|
8
|
6
|
4
|
2
|
8
|
|||||
教学策略与
方法
38分
|
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习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
8
|
8
|
6
|
5
|
4
|
7
|
|||||
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
|
8
|
8
|
6
|
5
|
4
|
7
|
||||||
学生认真参与学习、评价活动,积极思维,敢于表达和质疑。
|
12
|
12
|
10
|
8
|
5
|
10
|
||||||
根据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并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
|
10
|
10
|
8
|
6
|
4
|
10
|
||||||
教学
效果
22分
|
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扎实,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和能力。
|
10
|
10
|
8
|
6
|
4
|
10
|
|||||
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
12
|
12
|
10
|
8
|
6
|
11
|
||||||
教师
素养
24分
|
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对教材资源有深度的挖掘、整体的把握、恰当的处理。
|
8
|
8
|
6
|
4
|
2
|
6
|
|||||
有较为丰富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富有教学机智,能恰当的利用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
|
6
|
6
|
5
|
4
|
3
|
5
|
||||||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设计应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
|
6
|
6
|
5
|
4
|
3
|
6
|
||||||
语言准确、有感染力,板书工整、合理
|
4
|
4
|
3
|
2
|
1
|
4
|
||||||
简评
|
1、用游戏引入,而且让学生把游戏做得尽兴,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老是真正走入了学生中间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和学生在科学探究的旋律中共舞。
2、让学生阅读资料,亲历探究神经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资料、体验感受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让学生做科学,而不是灌输科学的新理念。扎实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了科学素养。
|
|||||||||||
组员签名
|
韩卫平、黄海龙、颜建军、沈晓峰
|
教研组长签名
|
黄海龙
|
|||||||||
教导主任签名
|
庄彩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