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
一、快速跑 二、自创项目活动 |
|
|||||||||
教学水平 |
水平三 |
教学班级 |
五(4) |
执教 |
汪中华 |
日期 |
2011.11.10 |
|
|||
教学目标 |
1、充分利用塑料袋进行活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参与运动的态度和行为。 2、发展学生灵敏、速度、协调等素质,提高奔跑能力。 3、练习中乐于展示自我,并积极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并一起完成任务,重点突出自主合作能力。 |
|
|||||||||
教学重点 |
1、速度、力量的培养;2、在练习中如何与他人交流合作。 |
|
|||||||||
教学过程 |
教学内容 |
学生的活动 |
教师的活动 |
设计构思 |
|||||||
活跃情绪 激发兴趣 |
1、准备活动 2、游戏 “追泡泡” |
1、学生答问。 2、学生自己做准备操,活动各关节。 3、学生分组游戏,避免冲撞,自主积极参与。 |
1、师生问好,提问导入:风是怎样形成的? 2、教师提示学生做操。 3、过渡:用塑料袋把空气装起来玩“追泡泡”的游戏。 4、教师引导参与游戏。 |
让学生在玩中动、动中乐,不知不觉完成了准备活动。 |
|||||||
交流探索 拓展能力 |
1、快速跑 2、自主项目活动 |
1、学生分散练习,体验讨论,利用空气阻力快速跑的感觉。 快速跑要点:①前脚掌着地②两臂前后摆③跑直线 2、学生带着问题再次分组体验、讨论,什么时候塑料袋会掉下来。 3、交流、汇报结果。 4、自主合作,探究创新。 5、展示成果:塑料袋创编的游戏。 6、选择1~2个创编内容进行游戏。 |
1、教师提问:空气有没有阻力?利用空气的阻力来练习快速跑。 2、示范:把塑料袋贴在胸口快速跑。 3、巡回观察指导。 4、提问:什么时候塑料袋会掉下来? 5、提问:塑料袋还可以用来做其他和活动吗? 6、老师启发诱导,参与游戏。 |
改变以往枯燥简单的快速跑教学,融合自然学科知识,用游戏化竞赛化的形式完成运动竞技目标。 |
|||||||
课外延伸 保持兴趣 |
放松小结 |
1、学生自己做放松操 2、把塑料袋丢入垃圾箱 |
1、教师提示 2、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3、布置作业:塑料袋还可以创编出哪些玩法?下堂体育课来交流。 |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作业的布置自然把课堂教学内容延伸至课外。 |
|||||||
教学反思:
快速跑是小学体育教材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主要技能。在设计本课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学生已掌握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以及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将学习技能和参与游戏融为一体。积极探索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既考虑了全体学生的需求又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采取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自主练习相结合。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娱乐、竞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良好学习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以突出学生的主体为重点,采用了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运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教学的服务宗旨。以塑料袋为本课的活动背景和教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特殊的教学效果。
本课教具简单,以塑料袋为主要器材,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活动需求与场地器材和教材,充分挖掘教具的潜能,合理设计学习内容,实现一材多用,加上创造和谐的活动氛围,将趣味、娱乐、竞赛身体锻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焦溪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校 |
武进区焦溪小学 |
姓名 |
汪中华 |
班级 |
五(4) |
|||||
学科 |
体育 |
时间 |
2011、11、10 |
总分 |
90 |
|||||
课题 |
快速跑 |
等 级 |
得 分 |
|||||||
评 价 指 标 |
分值 |
优 |
良 |
中 |
差 |
|||||
教学目标 8分 |
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多元化。 |
8 |
8 |
6 |
4 |
2 |
8 |
|||
教学内容 8分 |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易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
8 |
8 |
6 |
4 |
2 |
7 |
|||
教学策略与 方法 38分 |
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习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
8 |
8 |
6 |
5 |
4 |
7 |
|||
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 |
8 |
8 |
6 |
5 |
4 |
7 |
||||
学生认真参与学习、评价活动,积极思维,敢于表达和质疑。 |
12 |
12 |
10 |
8 |
5 |
10 |
||||
根据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并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 |
10 |
10 |
8 |
6 |
4 |
9 |
||||
教学 效果 22分 |
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扎实,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和能力。 |
10 |
10 |
8 |
6 |
4 |
8 |
|||
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
12 |
12 |
10 |
8 |
6 |
12 |
||||
教师 素养 24分 |
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对教材资源有深度的挖掘、整体的把握、恰当的处理。 |
8 |
8 |
6 |
4 |
2 |
6 |
|||
有较为丰富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富有教学机智,能恰当的利用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 |
6 |
6 |
5 |
4 |
3 |
6 |
||||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设计应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 |
6 |
6 |
5 |
4 |
3 |
6 |
||||
语言准确、有感染力,板书工整、合理 |
4 |
4 |
3 |
2 |
1 |
6 |
||||
简评 |
教师能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的需求,通过预设多样的练习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同时注重练习的实效性,教师能精讲多练,利用一个塑料袋进行提高跑的辅助练习,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教师能把教学组织在紧密一些,课堂效果会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