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跳吧跳吧
|
第_1_课时
|
主备人
|
周燕
|
||
教学
目标
|
1、了解波尔卡舞曲的形式及其特点,感受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必然联系。
2、引导学生在律动中感受歌曲《跳吧!跳吧!》的节奏、旋律、速度、曲式、情绪等特点,在歌唱和律动中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音乐的美好。
3、能用热烈、欢快的情绪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
|||||
教学
重难点
|
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表现歌曲。
|
|||||
课前准备
|
琴、多媒体等
|
|||||
教学过程
|
媒体使用及修改
|
|||||
一、组织教学
学生在《跳吧!跳吧!》的伴奏音乐声中有秩序地走进音乐教室。
二、导入
1、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周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舞蹈。
请你们仔细看,然后回答问题。乐曲的情绪怎样?舞蹈的形式是怎样的?点击课件。(欢快活泼),(男、女对舞),
这种舞蹈称之为波尔卡,你们知道什么是波尔卡吗?(其实波尔卡的特点,在你们刚才回答问题的时候已经概括出来了)波尔卡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曲,舞曲是二拍子,快速、活泼跳跃。通常以男女对舞为主。
三、学习歌曲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唱一首以民间波尔卡舞曲节奏写成的斯洛伐克民歌《跳吧!跳吧!》。
1、下面请同学们完整地欣赏歌曲(看书)。听听歌曲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听后回答(人们载歌载舞庆贺丰收的热闹场面)(歌曲表达了人们庆贺丰收以后的喜悦心情)
2、用啦跟琴唱旋律。
好,我们用啦唱一遍旋律,在唱的时候,想一想歌曲能分成几个部分?为什么这样分?听后回答:(这首歌曲分为两个乐段,分别用不同的色块来表示。)
3、出示歌曲前两句的旋律线。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这是这首歌曲前两句的旋律线,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生会发现两条旋律线是一样的,只是把原来的音移低一个音)
师:这种将音符整体“搬家”的创作形式叫旋律模进。
4、学生创作
师:请你们也试试,以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为原型,用旋律模进的形式创作出第三句旋律。(生创作,师板书出学生创作的乐句)
师:让我们来看看歌曲的第三乐句是怎么写的?同学们可真行啊!看样子,未来的作曲家要从你们中间诞生了。
歌曲的第四乐句的前两个小节稍作变化,用了一个八度音程,但后两个小节还是按照旋律模进进行的。
5、唱第一部分。
师:我们来唱唱第一个部分的旋律。
①你们唱每个乐句的前半部分,我来唱后半部分。
谁来说说老师唱的后半句大量运用了什么节奏?(切分)(学生回答)
答对了,是切分节奏。切分节奏一般强拍在长音上。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切分节奏上有一个符号,它叫做重音符号,在切分节奏的第一个音上有重音符号,该怎么唱?(也必须唱得强一些)。对了。凡是重音出现的地方,我们都要把这个音唱的强一些。让我们练唱一下。
②接下来老师唱前半部分,你们唱后半部分,注意强弱。
③请你们唱唱第一部分的第一段歌谱,然后唱唱第一段歌词。(师解决学生唱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对声音做处理。问学生这一乐段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
6、唱第二部分。
大家观察一下第二部分歌谱,它是由两个乐句组成的,两个乐句有什么特点?(两个乐句基本相同)
在第一乐段中出现的切分节奏,第二乐段有吗?还有重音符号也在第二乐段中普遍出现,演唱的时候请注意。
学生跟琴唱歌谱。(当学生最后一小节出现问题时,请学生观察这一小结节奏是不是切分节奏,看请楚了唱;如果还有人出现问题,请学生在这设计一个动作,提醒自己唱准节奏。)
(如果学生在唱附点节奏时出现问题,老师用加一个压手腕的动作解决。)
学生跟琴唱歌词:
(老师在教唱的时候,对学生声音方面做一下正确引导。问学生第二乐段应该用什么声音演唱?)
7、完整演唱歌曲。
四、我的创造
师:前面老师讲过这首《跳吧!跳吧!》是斯洛伐克的民歌。斯洛伐克这个国家位于欧洲中部。由于和乌克兰接壤,从15世纪到18世纪,又有许多乌克兰人、波兰人、匈牙利人移居到这里,所以歌舞风格更接近乌克兰、波兰和匈牙利等东欧民族,所以把这首歌曲也安排在这一单元。在这首歌曲中我们还学到了一种旋律的创作手法——旋律模进,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完成一首乐曲的创作。出示我的创造,师生共同完成并唱一唱。
五、结束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听听、唱唱、看看,初步感受了东欧丰富的民间音乐。课后,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去了解、去熟悉他们的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认识和记住一些大音乐家。
|
。
采用视频让学生来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感受音乐美,体验乐曲风格及情绪。
|
|||||
板
书
设
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