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实心球教学设计 班级:六(2) 执教者: 汪中华 |
||||
教材 |
一、投掷:双手向前、向后抛实心球(1千克) 二、游戏:圈篮球 |
|||
教学目标 |
认知:知道双手向前、向后抛实心球的动作要领; 技能:能做出全身用力向前、向后抛实心球动作; 情感:乐于重复练习,能听指挥,守纪律; 负荷:发展协调用力的能力。 |
|||
教学 过程 |
课的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练习负荷 |
准 备 部 分 |
一、检查人数、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活动 1、队列、慢跑 2、徒手操: 3、素质练习 |
1组织:四列横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接受汇报 3、教师宣布本课内容,任务 4、教师指挥,口令 |
1、体育委员组织整队并报告人数; 1、要求:精神饱满、队形整齐 2、练习: 原地高抬腿跑8拍 立卧撑20次 |
小 |
基 本 部 分 |
一、投掷:双手向前、向后抛实心球(1千克) 重点:掌握全身用力的动作要领; 难点:出手时机的掌握 二、游戏:圈篮球 重点:体验配合在集体项目中的作用。 |
一、组织:两列横队 * * * * * * * * * * * * * * * * * * * * 1、布置进行专门练习。 2、教师讲解双手向前、向后抛实心球的动作方法; 3、教师进行动作示范; 4分组练习双手向前、向后抛实心球。(规定抛、捡球的信号,注意安全) 二、组织: 1-X报数后同一数分在一组。 1、教师讲解、示范游戏的方法和规则。 2、学生分组进行配合和战术练习; 3、开始游戏 |
1、学生进行专门练习; 2、认真听教师讲解、示范; 3、积极进行练习; 4、仔细体会,积极提高; 1、报数(根据各班情况进行) 2、认真听教师讲解、示范; 3、认真进行战术配合的练习; 4、认真进行游戏 |
中
中上 |
结 束 部 分 |
1、放松、整理活动; 2、总结; 3、归还器材; 4、宣布下课。 |
1、组织:四列横队 2、教师组织安排放松内容; 3、指出本课的好人好事; 4、安排课后练习。 |
1、学生认真听讲,体会; 2、学生练习 3、课后练习: 复习手推实心球动作。 |
小 |
课后教学反思:
实心球技术包括接球、引球、发力结束三个阶段,在整个投掷技术中,每个动作之间都应该是连贯的。教学中我们把此技术分为:预备姿势,发力出手,发力结束三个阶段。发力阶段包括两个环节:(1)用力顺序:后脚蹬—送髋—收腹—展胸—送肩—挥臂—甩腕。2、出手角度,45度是最佳的投掷出手角度。
在教学中学生的易犯错误有:1、学生在投掷时用不上腰腹的力量,单纯用双臂的力量或原地跳起撂腿出手。2、投掷时出手角度太小,出手高度低。
在纠正这些错误时首先要注意学生情绪,培养学生敢于面对错误的勇气和魄力。
(1)语言讲解,动作示范。建立学生动作意识,分解观看录像资料。
(2)纠正指导,首先使学生明确用力顺序,其次指导学生怎样在练习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适宜上步,抬头,后仰、引、形成满弓状态,。在这个纠正过程中通过学生两两协作,“背背”,体会满弓状态,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同时延用一帮一的“一人拖其手,一人脚上用力蹬伸”方式,反复练习蹬地、收腹,体会逐级用力,力的层层传递,发展学生的蹬地发力能力,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同时也由于此练习的枯燥性,使得学生的耐心也得到了发展。另外在练习中,动作不充分的学生也可由学生自己监督、评比,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和自我拼搏精神。
(3)完整练习。完整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动作的连贯性,动作脱节,影响球的最终用力。在教学中应将分解练习与完整练习结合使用,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使学生能将所学所练的蹬地、满弓等技术动作,有效结合并充分发挥各动作的用力效果,能将力不间断的传到球上。
2、出手角度,初学的学生有很大意部分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投掷时低着头,把球往地上砸。虽说对还没充分接触物理的学生讲出手角度,他们又可能还不能很好的理解,但是首先还是要让学生了解上45度是最佳的投掷出手角度。在练习中,在前置脚前方1米手腕高度(手臂上举)处放置一标志杆。要求将球投掷高度超过标志杆,但是学生双手不能碰触标志杆,使学生建立清晰而具体的空间感觉。
焦溪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校 |
武进区焦溪小学 |
姓名 |
汪中华 |
班级 |
六(2) |
|||||||
学科 |
体育 |
时间 |
2011、4、20 |
总分 |
90 |
|||||||
课题 |
双手向前向后抛实心球 |
等 级 |
得 分 |
|||||||||
评 价 指 标 |
分值 |
优 |
良 |
中 |
差 |
|||||||
教学目标 8分 |
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多元化。 |
8 |
8 |
6 |
4 |
2 |
8 |
|||||
教学内容 8分 |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易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
8 |
8 |
6 |
4 |
2 |
6 |
|||||
教学策略与 方法 38分 |
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习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
8 |
8 |
6 |
5 |
4 |
6 |
|||||
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 |
8 |
8 |
6 |
5 |
4 |
8 |
||||||
学生认真参与学习、评价活动,积极思维,敢于表达和质疑。 |
12 |
12 |
10 |
8 |
5 |
12 |
||||||
根据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并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 |
10 |
10 |
8 |
6 |
4 |
10 |
||||||
教学 效果 22分 |
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扎实,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和能力。 |
10 |
10 |
8 |
6 |
4 |
8 |
|||||
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
12 |
12 |
10 |
8 |
6 |
12 |
||||||
教师 素养 24分 |
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对教材资源有深度的挖掘、整体的把握、恰当的处理。 |
8 |
8 |
6 |
4 |
2 |
6 |
|||||
有较为丰富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富有教学机智,能恰当的利用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 |
6 |
6 |
5 |
4 |
3 |
5 |
||||||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设计应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 |
6 |
6 |
5 |
4 |
3 |
5 |
||||||
语言准确、有感染力,板书工整、合理 |
4 |
4 |
3 |
2 |
1 |
4 |
||||||
简评 |
汪老师这节课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器材简单,在新授课时,教师不是让学生直接投掷轻物,而是给学生一段自由发展空间。教师则是在一旁加强引导、启发,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练习,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在学生的练习方法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象和不受拘束的创造。而这无不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通过对各种练习方法的展示和评价,加之教师及时指出其是否合理、科学以及它的价值所在。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上、下肢力量,更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见意:教师在指点动作要领上还应更加清楚,把向前和向后抛的不同之处把它重点指出来。 |
|||||||||||
组员签名 |
诸建均、刘金平、陈文娟、盛莉青 |
教研组长签名 |
盛莉青 |
|||||||||
教导主任签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