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程建设>>校本教研>>课堂研究>>文章内容
《五月的夜晚》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2-05-07   点击:   来源:   录入者:佚名

 

课题
五月的夜晚
第_1_课时
主备人
周燕
教学
目标
1、学生能够运用舒缓而具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五月的夜晚》,充分地表达春天夜晚的美好景色。
2、启发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创造性地参与音乐体验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音高的能力,并能在听音乐的同时画出旋律线。
教学
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如何表达和处理歌曲上。教学难点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歌谱中“重复”的创作手法,唱好歌曲中的保持音和跳音。
课前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媒体使用及修改
一、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1、随意出示:67123这五个音,让学生跟琴练唱。
2、师:如果把它们按音高的顺序排列起来(板书63),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什么动作?(走楼梯),跟琴唱一唱,并提醒学生注意力度的变化。从36,又像什么呢?练唱,注意力度由强到弱变化。
3、练唱6——33——6,师:音往上走,声音送出去一点,音往下走,声音收住一点,指导学生演唱。
4、好听的旋律就是这些音阶变化而来的,我把这些音重新组合一下,你听,就成了一句好听的旋律。出示《五月的夜晚》歌谱前一句。
5、生跟琴唱谱,师作指导,要求学生跟着旋律的走向带着手势唱谱。
二、教唱歌曲《五月的夜晚》
1、引入:这么美的旋律把我们带到了欧洲的一个国家——匈牙利,这个时候在那儿刚好是春季。在这五月的夜晚,白雾缭绕,轻纱弥漫,紫丁香悄悄地开放,苹果树上开满了花,在晚风的轻拂下,非常迷人。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他们的苹果庄园吧。
2、师范唱,生听,听后提问:从歌曲中你能感受出五月的夜晚怎样?(宁静)你是怎么感受到的?(旋律重复带来的节奏平稳、舒缓的旋律等等)
3、用“lu”哼唱,唱后提问:你们发现了吗?它的第一句旋律就是刚才我们练唱的,再听,第二句和这句有什么关系?师哼唱学生听,得出是一样的,师:这里就是采用了歌曲的一种创作手法:师板书:旋律重复,练唱一、二两个乐句。
4、师:请你再听,歌曲中还有旋律重复的乐句吗?师哼唱三、四两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第三、四乐句,并练唱。
5、讲解“-”保持音记号,并指导学生演唱。
师对比唱1234两句,提问:和一、二两句比较,你觉得34两句唱得怎么样?(饱满,这就是“-”音在要求老师这么唱,出示“-”记号),师:保持音记号要求把每个音的时值要唱足,声音要饱满。学生练唱。
6、加入结束句,指导唱好结束句的跳音。
7、演唱全谱。
8、学唱歌词(注意力度的变化)。
9、表现歌曲:师生二声部卡农;学生二声部卡农,注意结束处的演唱。
三、小结
春天给人们带来了舒适与温馨,春天给大自然增添了活力与色彩,各国人民都用自己的方式来赞美春天,让我们一起用心再次歌唱美丽的春天吧!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音高意识,同时培养学生能根据音高来控制声音强弱的能力。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不直接出示乐谱,而是运用聆听的方式进行,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了,因为音乐是听的艺术,在听中让学生发现旋律重复的创作手法比直接揭示更好。
 
 
 
 
 
 
 
 
 
 
 
 
 
 
 
 
 
 
 
 设计意图:这首歌曲很适合用 卡农形式来表现,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资源来丰富学生演唱的表现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焦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焦溪溪河路    邮编:213116    电话:0519-88901008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