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海底世界 |
第 1 课时 |
主备人 |
顾惠萍 |
|
教学 目标 |
1、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 3、了解海底的景色奇异。 |
||||
教学 重难点 |
1、熟练朗读课文。 2、了解海底的声音,体会海底的奇异景色。 |
||||
课前准备 |
多媒体 |
||||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或修改 |
||||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已经游览了美丽的南沙群岛,领略了大海的碧波浩渺。还和小作者一起去赶了一趟海,体验到了赶海的乐趣。那海底又是怎样的?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神奇的海底世界遨游。 2(板书)《海底世界》,注意哦,咱们可是要潜入海底,一定不要忘了“底”字下面的这一点儿。(红笔写点)。学生写一写“底”一起读课题。 3、播放多媒体课件《海底世界》,让学生从感官上了解海底世界。一起读课题请看大屏幕!我们来比比看谁看的仔细。 师:谁来说说海底世界里都有什么? (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尽情地说。) 师:大家说的真好!有一位作家也遨游了神奇的海洋世界,他还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语言记录了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富的语言世界,去细细品味海底世界的神奇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自由、大声地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
“底”字的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生字字形的记忆。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
教 案 施教时间
教学过程 |
媒体设计及意图 |
|
2、检查字音: (1)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等,识记有关生字。 (2)出示句子:“就拿大家族海藻来说,从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单细胞硅藻、甲藻,到长达几百米的巨藻,就有八千多种。”指读、齐读。 (3)指名读课文,出示第一小节,读读,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句子?(设问句) (4)思考: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5)这篇课文结构非常的清楚,以一个设问句开头引起大家的注意,最后用“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来总结概括全文,下面请同学试着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6)浩瀚无穷的大海深处充满着神奇,现在老师要找几位小朋友来读课文第2—5小节,看看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表现在哪些地方? 学生逐段朗读,简单说说段意,找找中心句。 3、总结课文,齐读课文最后自然段。 三、作业 1、再次练习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
抓住重点,让学生说说该怎样记住生字;在写的时候,我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无形中,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老师讲自己听,变成自己讲同学听。在提醒别人的同时,也是在提醒自己。 在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的时候,针对本文段落结构上的特点,我引导学生找自然段中的中心句来概括自然段意思,让学生掌握根据段意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渔”。 |
|
板书设计 |
22、海底世界 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
|
《海底世界》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焦溪小学 顾惠萍
以往,人们更为重视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而今,被人们忽略的第一课时教学被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如何使第一课时的教学扎实有效而又充满情趣,我以《海底世界》为例来谈谈我的粗浅的想法与做法。
说到第一课时,我们想到的是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文章大意。的确,这是第一课时我们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但是,采用何种方式来完成,却值得思考。我在本课时的教学时,为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我是这样对学生说的:想去海底世界一饱眼福吗?想去的话得跟着老师一起闯生字关与读文关,愿意吗?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致就来了。全身心地投入到第一课时的学习中。
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我不面面俱到。抓住重点,让学生说说该怎样记住生字;在写的时候,我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无形中,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老师讲自己听,变成自己讲同学听。在提醒别人的同时,也是在提醒自己。这样学习生字,学生积极性高,交流识记生字方法的同时,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在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的时候,针对本文段落结构上的特点,我引导学生找自然段中的中心句来概括自然段意思,让学生掌握根据段意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渔”。
当然,我在本课时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教学目标定的还不够明确。概括段意的指导还不够到位。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第一课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让学生在每一课时的学习中获益更多。
焦溪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校 |
焦溪小学 |
姓名 |
顾惠萍 |
班级 |
三(3) |
|||||||
学科 |
语文 |
时间 |
2009、6、13 |
总分 |
92 |
|||||||
课题 |
《海底世界》第一课时 |
等 级 |
得 分 |
|||||||||
评 价 指 标 |
分值 |
优 |
良 |
中 |
差 |
|||||||
教学目标 8分 |
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多元化。 |
8 |
8 |
6 |
4 |
2 |
8 |
|||||
教学内容 8分 |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易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
8 |
8 |
6 |
4 |
2 |
8 |
|||||
教学策略与 方法 38分 |
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习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
8 |
8 |
6 |
5 |
4 |
8 |
|||||
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 |
8 |
8 |
6 |
5 |
4 |
8 |
||||||
学生认真参与学习、评价活动,积极思维,敢于表达和质疑。 |
12 |
12 |
10 |
8 |
5 |
12 |
||||||
根据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并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 |
10 |
10 |
8 |
6 |
4 |
8 |
||||||
教学 效果 22分 |
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扎实,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和能力。 |
10 |
10 |
8 |
6 |
4 |
9 |
|||||
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
12 |
12 |
10 |
8 |
6 |
10 |
||||||
教师 素养 24分 |
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对教材资源有深度的挖掘、整体的把握、恰当的处理。 |
8 |
8 |
6 |
4 |
2 |
7 |
|||||
有较为丰富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富有教学机智,能恰当的利用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 |
6 |
6 |
5 |
4 |
3 |
5 |
||||||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设计应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 |
6 |
6 |
5 |
4 |
3 |
6 |
||||||
语言准确、有感染力,板书工整、合理 |
4 |
4 |
3 |
2 |
1 |
4 |
||||||
简评 |
顾老师的第一课时教学非常扎实。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没有面面俱到。抓住重点,让学生说说该怎样记住生字;在写的时候,让学生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无形中,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老师讲自己听,变成自己讲同学听。在提醒别人的同时,也是在提醒自己。这样学习生字,学生积极性高,交流识记生字方法的同时,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在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的时候,针对本文段落结构上的特点,顾老师引导学生找自然段中的中心句来概括自然段意思,让学生掌握根据段意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渔”。 |
|||||||||||
组员签名 |
顾亚健、顾琴娣、庄彩华、翟彩虹、顾闯平 |
教研组长签名 |
韩红艳 张 叶 |
|||||||||
教导主任签名 |
庄彩华 |
|||||||||||
课题 |
《海底世界》 |
第 2 课时 |
主备人 |
韩红艳 |
|
教学 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海底世界的有趣。 2、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探索大海秘密的兴趣。 3、知道并了解一些简单的说明方法。 |
||||
教学 重难点 |
体会作者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
||||
课前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
教学过程 |
媒体设计及意图 |
||||
一、复习导入。 1、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有趣的课文《海底世界》。 2、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吗?师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3、海底世界景色如何奇异,物产如何丰富?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海底世界看一看吧! 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同学们,你们看(出示课件:波涛汹涌的海面),看到此时的海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出示课件:宁静的海底)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是什么样的呢? 书上说,海面、海底是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真是奇景啊!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一下这奇异的景色。 2、其实海底的动物们常常在“窃窃私语”,只是我们听不见而已。如果戴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我们就会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有哪些声音呢? 自读第2 节,交流。 3、想亲耳一听吗? 那就戴上水中听音器吧!(点击课件,师生齐听)(边听边问)这是谁发出的声音? 4、 同学们都被这声音吸引住了。想一想,海底除了这些声音还有可能发出哪些声音呢? 你们也可以用书中这种方式来说,好吗?现在下面自己试着说一说。(出示课件)、 4、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简直就是一台奇妙的音乐会呀。来,美美地读读。 5、不仅如此,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发出警报” 6、小结:海底的动物发出的声音可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啊,给我们的耳朵以美的享受,下面就请同学们美美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3节, 过渡:海底动物不但可以发出出各种声音,而且活动也是各有特点。 |
对全文进行回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交流海底的声音,理解海底的奇妙。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
||||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或修改 |
|||
1、默读第3节,找一找这一段写了哪几种海底动物?画出它们的名字。 学生交流。 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海参爬行慢,是通过例数字来说明的(黑板有四米长,人走几步,海参却要一小时);梭子鱼快,用数字与作比较来说明;深水鱼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活动特点;乌贼和章鱼,先向前喷水,靠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让生演示一下;贝类聪明,理解“巴”的意思。 2、为了让我们对动物的活动方式有更多的了解,作者用了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后写作文时也可以这样。 作者在介绍海底动物活动的特点时先总写——再具体介绍海参、梭子鱼……这种先总后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四、学习课文第4节。 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板书:植物差异很大 2、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来写植物的?(课件出示)有……有……还有……,还有什么哪些颜色?这么多的颜色真叫人眼花缭乱,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多姿多彩、五彩缤纷、五彩斑斓……) 3.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引读—— 4、海底植物被誉为“美丽的大草原”,想看看吗?再读第四自然段。 五、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海底除了有奇异的动物、植物,还有什么呢?我们一起去海底矿物馆参观一下。 1、师引读:海底有——,也有——这里富含——,还有——。 2、看补充资料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的海底之旅快要结束了,面对大海,你最想说什么? 结语:海底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已经有不少探险家,研究海洋的科学家到过海底,但人类对海底还没有完全认识,同学们要好好学习,等待着你们将来去打开这座神秘的宝库。 六、作业: 1、请你当小导游,向家人介绍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 2、请你课后收集相关资料,制作海洋探秘卡。 |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体会作者用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更形象生动。 直观形象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加深对海底植物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
|||
板书设计 |
提出问题 声音 海底世界 动物 植物 矿产 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
教学反思 |
我又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对海底的动物及植物有了更深的了解。总的来说,媒体的适时运用,对整堂课的教学来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生动、形象的画面与文中的情境融为一体,使学生对文章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语文课上该结合文本见缝插针对学生进行语言方字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
|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
焦溪小学 韩红艳
《海底世界》是三年级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
这是一篇老课文,去年我上了第一课时,所以今年尝试上第二课时。为了上好这一课,我认真解读了文本,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上课后,我觉得自己在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整合
“海面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平静”这种画面对学生来说很难想像,因此我在教学这部分时也播放了视频,虽然只有短短几秒却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海面、海底两个世界的截然不同,真是省时高效。海底动物在窃窃私语。让学生听听海底动物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我又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对海底的动物及植物有了更深的了解。总的来说,媒体的适时运用,对整堂课的教学来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生动、形象的画面与文中的情境融为一体,使学生对文章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二、读练结合,深化感悟
语文,它姓语。语文课上该结合文本见缝插针对学生进行语言方字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听了海底动物的声音后,让学生想象海底的其它声音,并且用书上的句式说一说。这一设计,既增强了学生对海底世界的了解,激发了探索海底的兴趣味,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想象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在学生说话的过程中,我充分有效地利用了学生的错误资源。学生年龄小,课堂上发生错误是经常事。当学生在模仿文本说话时,把“还有的像……”说成了“还有的像……一样……”。针对学生的这一错误,我及时纠正,并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已修正。这样一来,尊重了学生,又使学生明白:为了避免重复,可以使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三、渗透说明方法,学以致用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识性文章。作者为了让孩子明白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采用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例如在介绍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时就运用了例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四米,只有孩子们的黑板那么长。孩子们几步就走完了,而海参却要爬行一小时。此句中不带一个“慢”字,但效果比带了“慢”字来得还要明显。这都该归功于“例数字”的功劳。作者在介绍梭子鱼时,为了说明它的速度之快,除了运用例数字的说明方法,还说梭子鱼的速度比普通火车还要快。这样一比较,还有谁会不认同作者的观点呢?深水鱼由于自身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闪烁不停。作者通过打比方向孩子们展现深水鱼的活动特点,使孩子们印象深刻的同时,也感受到海底的奇异。
当然,这一节课上下来,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例如:这是一篇说明文,而我在有感情的朗读指导方面过多。另外,文中的插图也没有充分利用。
焦溪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校 |
焦溪小学 |
姓名 |
韩红艳 |
班级 |
三(3) |
|||||||
学科 |
语文 |
时间 |
2009、6、13 |
总分 |
93 |
|||||||
课题 |
《海底世界》第二课时 |
等 级 |
得 分 |
|||||||||
评 价 指 标 |
分值 |
优 |
良 |
中 |
差 |
|||||||
教学目标 8分 |
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多元化。 |
8 |
8 |
6 |
4 |
2 |
8 |
|||||
教学内容 8分 |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易适度,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
8 |
8 |
6 |
4 |
2 |
8 |
|||||
教学策略与 方法 38分 |
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习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
8 |
8 |
6 |
5 |
4 |
8 |
|||||
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 |
8 |
8 |
6 |
5 |
4 |
8 |
||||||
学生认真参与学习、评价活动,积极思维,敢于表达和质疑。 |
12 |
12 |
10 |
8 |
5 |
12 |
||||||
根据教学实际选用恰当的教法,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并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 |
10 |
10 |
8 |
6 |
4 |
8 |
||||||
教学 效果 22分 |
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扎实,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和能力。 |
10 |
10 |
8 |
6 |
4 |
9 |
|||||
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
12 |
12 |
10 |
8 |
6 |
10 |
||||||
教师 素养 24分 |
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对教材资源有深度的挖掘、整体的把握、恰当的处理。 |
8 |
8 |
6 |
4 |
2 |
7 |
|||||
有较为丰富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富有教学机智,能恰当的利用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 |
6 |
6 |
5 |
4 |
3 |
6 |
||||||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设计应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 |
6 |
6 |
5 |
4 |
3 |
6 |
||||||
语言准确、有感染力,板书工整、合理 |
4 |
4 |
3 |
2 |
1 |
4 |
||||||
简评 |
韩老师的这堂课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媒体的适时运用,对整堂课的教学来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生动、形象的画面与文中的情境融为一体,使学生对文章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注重向学生渗透说明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 |
|||||||||||
组员签名 |
顾亚健、顾琴娣、庄彩华、翟彩虹、顾闯平、顾慧萍 |
教研组长签名 |
韩红艳 张 叶 |
|||||||||
教导主任签名 |
庄彩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