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视窗>>科研成果>>文章内容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发布时间:2008-04-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陆荷芳

《印度洋上生死夜》是一篇感人肺腑、撼人心魂的作品。课文讲述了法国船长皮埃尔携妻子克勒松在印度洋度假时,突遭不测,游船被撞,妻子遭巨大章鱼袭击后,生命垂危。皮埃尔本来有机会返回港口,救助妻子,但正在这时,他发现将发生地震或火山喷发的迹象。为了能及时将这一信息告诉更多的人,皮埃尔当机立断返回原地,最终他用灯语让一艘客轮安全脱险,而他的妻子克勒松却失去了生命。歌颂了皮埃尔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精神。

作者将故事主人公皮埃尔安置在灵魂的十字路口、生命的风口浪尖,让他在爱妻与游客之间、在生与死的紧要关口犹豫矛盾、冲突决择。在这种艰难的抉择过程中,人物内心复杂多变的情感世界就自然而然地袒露在我们面前,并带给我们无尽的思考。

文章细腻感人,尤其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十分精彩,实在是一篇思想情感与语言文字俱美的佳作。当然,对这篇文章的内容与定位争议也颇多。但我觉得瑕不掩瑜,就像人一样,它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作为老师,如果我们能让学生的心弦得到一次震荡,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学到一点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我觉得便足够了。

鉴于以上思考,我觉得本课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自我的深入思考、独特感悟。思考应该深入:即要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而不是将仅仅将皮埃尔作为英雄来仰视;感悟应该独特:即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思考、去感悟,获得不同的体验与收获!作为老师,我想要做的便是引导学生找准切入点,抓关键词句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去悟。

经过再三考虑,我将思考感悟的切入点定位在:生/死、爱/责任这几个词眼上,设计了这样的思路:

一、读题,紧扣课题想一想:文中几次讲到“生死”关头?分别涉及哪些人物?

二、紧扣“生死较量”学习第二段,体会皮埃尔在这场“生死较量”中对妻子的爱;

三、紧扣“生死抉择”学习第三段,体会皮埃尔在“生死抉择”中表现出的真爱大义;

四、略教“获救后的情况”。

其中,第三段的教学是全课的重点。

以下是一个教学片断:

师:虽然皮埃尔以最快的速度从大章鱼那里夺回了已经昏迷的克勒松,但克勒松的伤口还在不断地出血。因为章鱼如蚂蟥一样,吸盘会分泌一种“抗凝血素”,使伤口不断地流血。因此,要挽救克勒松的生命的方法是?

生:唯一的办法是迅速返回港口。

师(板书:唯一 迅速返回):从这两个词体会到什么?

生:从“唯一”看出仅有一种方法,没有别的了。

生:从“迅速返回”看出时间紧迫,不能再拖延了。

生:除了赶快返回港口救克勒松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师:对呀,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当时的情景吗?

生:迫在眉睫;

生:危在旦夕;

生:刻不容缓;

师:对,这是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可以说是“千钧一发”,容不得丝毫犹豫。

……

师:为了挽救妻子的生命,皮埃尔驾驶着快艇在海上飞驰,他恨不得立刻回到港口,让病重的妻子得到救治。但此时,别一个念头冲入了他的脑海。谁能来说一说?

生:“不,我不能走!……”

师:为什么皮埃尔“不能走”?

生:因为皮埃尔是“唯一”知道这里即将发生海难的人,所以他要留下来。

生:因为皮埃尔想到:“我”有责任向来往船只通报这一信息。

师(板书:唯一 责任):看黑板想一想,说一说:(引导学生述说)救妻子,唯一的办法是迅速返回港口;救来往船只,唯一的办法是留下来通报信息。

一边是身负重伤的妻子,一边是来往船只上几十、上百、甚至上千条生命,皮埃尔是怎么选择的?

(引导有感情地朗读齐埃尔的话语。突出:不,我不能走!……唯一确切知晓……责任……)

师(面对朗读的同学):皮埃尔啊皮埃尔,你可知道,你这一留,对你妻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生:妻子的生命也许就得不到挽救了;

师:皮埃尔啊皮埃尔,你可知道,你这一留,对你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生:“我”也许会死。

师:是啊,留下,意味着你与妻子都将付出生命的代价。你既然知道这一切,为什么?为什么你还要留下?

生:因为“我”是唯一确切知晓这场海难的人,我有责任留下。

师:说得好,但你可知道,你现在不是船长,你正在度假,你只是一个普通人!为什么你还有“责任”留下?

生:“我”想,不管“我”是不是船长,“我”都有“责任”告诉来往船只,否则我将遗憾终身。

生:如果 “我”与妻子的生命能换取更多人“生”的希望,“我”想,“我们”的死是有值得的!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从这场心灵深处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皮埃尔一心只想着自己的“责任”:通报信息,避免更大的伤亡。

生:皮埃尔一心只想着他人,完全忘记了自己。

生:皮埃尔在“生死抉择”时,为了让更多人有“生”的希望,竟然选择了自己“死亡”!……

师:因此,他想:(再读皮埃尔的话:不,我不能走!……)

师:可敬的皮埃尔,在生与死的选择面前,他没有犹豫,没有迟疑,竟然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而将“死”的威胁留了自己!而这一选择,只是源于他发自内心的“责任”!读到“责任”这个词时,怎么不让人感到心头沉甸甸呢?让我们再一次“坚定”地、“毫不犹豫”地读:(再读皮埃尔的话:不,我不能走!……)

……

在这一段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扣住“唯一”这个关键词来细致体会:救妻子,唯一的办法是“迅速返回”;救乘客,唯一的办法是“留下”。“唯一”,强调了当时情况的危急,形势的严峻,“生”与“死”就在皮埃尔的一念之间:生?谁生?死?谁死?如何来面对生与死的残酷选择?爱?是什么样的爱?责任?什么责任?我们又如何来面对人生中的爱与责任?在反复的朗读中,在对关键词的反复感悟中,在“走入皮埃尔心灵”的对话中,在学生的思辩中,皮埃尔这个人物的形象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可敬!对“生死”的意义,对“爱与责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想,我们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感悟文本,感悟人物外,更多是还是要激起他内心的思考,激起他关于自身的思考?因此,除了在教学过程充分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深入感悟人物内心世界,鼓励他们设身处地想象体会,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外,在课文行将结束时,我这样对学生说:皮埃尔是可敬的,在他的生命面临生死抉择时,为我们交出了一份可敬可佩的答卷!这是一份不平凡的人生。但是,同学们,更多人的人生是平常的,也许一生都不会面临生与死的抉择,但只要恪尽职守,做好自己应做的事,他同样是可敬的!像前段时间我们为患病的顾晓炳同学捐款,像陆老师看到的一个外来女工为素不相识的人捐献骨髓!这些普通人身上同样闪耀着令人敬佩的品质!作为一个平常人,我们更应向皮埃尔学习那一份“责任心”,在平常的人生中做好自己应做的事!就像巴金爷爷说的那样:(引读)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一生。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人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让我们的生命开花结果!同学们,请在自己的人生中,尽自己应尽的责任,做自己应做的事情,在踏踏实实的平凡生活中创造一种不平凡!愿这堂课能留给同学们更多的思考:我们怎样来走好自己的人生?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时,我们该如何面对?如何来“爱”?如何来尽好自己的“责任”?……

一堂课是短暂的,教学的探究却是无穷尽的。但如果我们的教学能如“一阵风”,在学生的“心海”里吹起一点点涟漪,能引发他一点点感动,一点点思考,那么,我想,我们的教学便成功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焦溪小学    苏ICP备14011763号-8

    地址:常州市焦溪溪河路    邮编:213116    电话:0519-88901008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