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视窗>>科研成果>>文章内容
给点时间,学生能挖出“金子”
发布时间:2008-04-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顾春明

武进区焦溪小学 顾春明

“留白艺术”是一切艺术共有的表现手法。接受美学认为,文艺创作中的适当留白,能使读者展开充分的想象,对文艺形象和意境进行积极的再创造。可谓“言已尽而意无穷”、“此时无声胜有声”。在阅读教学中,巧妙运用“留白艺术”,往往能留出精彩,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学片断】

教学《三味书屋》这一堂,涉及到“三味书屋”即鲁迅早年求学的恩师,想让学生来评说一下寿镜吾老先生的为人,进行如下的设计:

师:学完这一课,你觉得鲁迅的老师寿镜吾老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生一:我认为寿镜吾老先生是个品行方正的人,因为我发现在他家的后院有蜡梅,说明他很喜欢蜡梅,而蜡梅代表着冰清玉洁,很纯洁,所以他应该是个品行方正的人。同时寿镜吾老先生又是学富五车,很有学问,因为我看见在书屋东墙上那幅画和两边的对联,都很好,只有有学问的人才会挂这样的对联。

生二:我觉得寿镜吾老师是个热爱读书的人,因为他把自己的学堂称为“三味”,而“三味”所指的“五谷”、“蔬菜”、“点心”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而他把书比作我们不可缺少的食物,由此可见,寿镜吾是多么地酷爱读书。

生三:“不常使用的戒尺”让我明白了寿镜吾老师是很关爱自己的学生,不体罚自己的学生,是个受人爱戴的好老师。

生四:我觉得寿镜吾老师是生活朴素的人,因为三味书屋的陈设不是很豪华,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

生五:寿镜吾老先生是个有条理性的人,因为他的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要是他没有条理性的话,那些用具就不会那样整齐了。

生六:我觉得寿镜吾老先生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如果他不认真的话就不会因为鲁迅的一次迟到而严厉地批评鲁迅了。

……

【评析与反思】

一个看似平常的问题,在学生丰富多彩的回答中显得充实,一个看似平凡的人物,在学生林林总总的理由中显得丰富,这便是“留白艺术”带给我们的精彩,给学生多一点机会,多一点时间,他们其实还能做的更好。这也是这堂课给我的启发,平时上课,不能仅仅追求答案的正确与否,或为赶进度而忽视学生,而按步就搬,重要的是开启他们思索的空间,锻炼他们放飞的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的精彩充分得到体现。

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运用“留白艺术”,展示学生的精彩,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预设中要有一定的弹性。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但要教学的预设考虑到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差异,应当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为前提,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预设强调精确化、标准化往往只能导致教学的封闭和僵化。刻意强调预设的精准化反而会产生不少负面影响。其一,会束缚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抑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的开阔性;其二,程式化、模式化的教学弊病也容易如影随形。这方面的例证并不少见。

因此,预设应该是有弹性、有留白的。实践证明预设留白、适度具有弹性,有助于学生展示丰富、独特的内心世界,有助于教师重新组合和建构文本,有助于语文教学体现其独特的魅力。

二、教学中利用插图的留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的中的文字,它可以是由语言文字构成,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象等,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想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在这篇课文中,插图描绘的是“三味书屋”内的陈设,从这些陈设中学生能感受到屋子的主人寿镜吾老先生的为人,,从图中的静止的摆设,学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联系当时的生活环境,从外表到内心,从画内到画外进行创造想象,就能表达得生动、形象。想象力得到拓展,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三、从读中留白,把握人物品性

在《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被放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课堂上不乏精彩的朗读指导,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使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然而,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上默读的训练有弱化的倾向。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本人以为,默读作为阅读主体的内部精神活动,它既适宜于逐字逐句推敲的精读,也适宜于大致了解的浏览。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一、能促进思考,有助于理解。通常情况下,朗读借助于视觉、听觉、动觉等感官的协同作用,有助于识记、背诵,而默读则潜心专注,有助于理解内容。其二、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其三、关注了阅读个体的差异。遇到难点可以反复多读几遍,加深体会;还可以停下来思考、质疑、释疑,搞明白之后再读下去。其四、学生的阅读技能的建构是离不开大量的默读实践的……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所必须的,静思默想同样不可或缺。语文教学中的默读便是在“无声处听欢歌”

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狠心”的敢于舍弃一些教学内容,当然这并不是知识含量的减少,而是转变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掌握,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否则过度饱和的课堂只会让学生觉得厌倦,让教师觉得疲劳,反而事倍功半。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焦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焦溪溪河路    邮编:213116    电话:0519-88901008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