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视窗>>科研成果>>文章内容
优化教学设计和手段,追求有效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08-04-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徐晓英

焦溪小学 徐晓英    

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 8 I’m hungry一单元以“购物”为背景,在3A Unit 10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学生感兴趣的食物、饮料名称和“如何询问别人”的句型。从思考备课、课堂实施、评课交流、改进教案到再次落实于课堂这一“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我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真正为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和交际能力服务。

一、试教预设和实施

精彩的课堂离不开充分的预设。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良好的预设应以每位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体验,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给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自然、真实的语言学习情境,能够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水到渠成”地引出和学习新知,并进行综合运用。本着以上教学理念,我对第一课时进行了如下处理和设计:

Step 1 Sing “ I’m hungry” (GoGo English)

(设计意图:“I’m hungry.”这一表达在教学3A Unit 10时渗透过,此处由歌词“I’m hungry.”引出,通过师生语言互动以旧带新,由已学的“询问别人是否需要某物”的“A …?”句型进入新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和新单词的教学。)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 Talk and learn

Learn: I’m hungry.

S: I’m hungry.

T: A …?

T: What would you like?

引导S: I’d like …

Learn: a cake, a hot dog, a pie

What would you like?

Pair work:

A: I’m hungry.

B: What would you like?

A: I’d like …

B: Here you are.

A: Thank you.

2. Sing “ Hot Cross Buns”

(设计意图:针对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较短这一特点,利用歌曲来调整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

3.(进行另一组语言点“I’m thirsty. What about …? Sounds good.”的学习和运用。)

T: I’m not hungry now, but I’m thirsty.

Learn: thirsty

S: I’m thirsty.

T: Some …?

What about …?

Learn: a soft drink

What about …?

S/ T activity, learn: Sounds good.

Ss work in pairs.

4. Say a chant: Let’s eat and drink

(设计意图:分别创设“I’m hungry. I’m thirsty.”两个情景,学习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和“What about …?”,分散教学重难点,并将其编成琅琅上口的chant,让学生通过有韵律地诵读来加强记忆。)

Step 3 Consolidation

1. Watch the cartoon of A

Try to answer: What would David like?

What would Nancy like?

2. Read and act

3. Make a new dialogue.

(设计意图:创设shopping这一生活情景,由一组学生预先表演示范,引导全体学生用更为丰富的语言进行综合性运用。)

What’s the ti me, please?

Shall we go to …?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

What about …?

Sounds good.

How much?

4.Homework

二、课后点评

(以指出问题、寻求改进为主)

1.需要进一步从整体和细节两方面来把握教学设计。

教材A部分提供了两个情景,第一个情景是David饿了,Mrs Black询问David要买什么食品,有句型“I’m hungry.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第二个场景是在饮料摊前,Helen口渴了,Mr Black询问Helen想买何种饮料,有句型“I’m thirsty. What about …?”。很明显,教者也是将新知分成两部分展开教学的,即: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和食物类单词a cake, a hot dog, a pie结合,而句型What about …?则与饮料类单词juice, a soft drink等结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超市购物”的综合性语言操练。纵观整堂课,语言情景创设到位,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说为主要训练手段的教学。但教学内容整合得不够,教学时缺乏整体性,个别细节的处理灵活性不够。(补充:在这一个班进行第二课时教学时出现的问题恰好说明了这一问题。在复习环节一学生说“Im thirsty.”,我问他“What would you like?”他回答“Id like some juice.”时,另一位学生疑惑地问:“‘What would you like?’不是只可以问要吃什么食物吗,这里说的是饮料,怎么不用‘What about ?’呀?”小学生以直观性思维为主,第一课时中两重点句型的“分块教学让他们产生了误解。)

2.多媒体教学手段没有“优化”教学,收效甚微。

本课教学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另外每位学生也自制了一些食物的图片。然而,不管是电脑上的图片还是学生自己画的图片,都不如真实的食物来得“诱人”,交流的时候缺少真实感,给人以“作假”的感觉,更谈不上起到“优化教学”的作用。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只是顺着老师的引导完成学习任务而已。不妨师生各自购买一些食物和饮料,以此为媒体进行交流互动,这样既能给人带来真实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提高。(补充:以往学习食品类单词时我也是让学生带一些购买的食物和饮料进行教学的,但小学生自制力较差,常常会在教室里“偷偷摸摸”地咬上几口、喝上几口,因为考虑到教学管理这一点,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效果并不理想,但有了尝试才有发现,才会改进。)

三、新教案阐述

基于对以上两点的思考,我改用实物和图片这一直观教学手段,在原教案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设计思路如下: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1.以一曲生动、活泼的“Hot cross buns”唱响课堂,渲染英语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绪。

2.通过“Touch and guess”这一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在复习已学食物类单词的同时,起到“引新”的作用。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在“Touch and guess”中随机引出并学习四会单词a cake, a hot doga pie

2.师生互动1:导入“I’m hungry.”之后,一学生边作“饥饿”状边说“Oh, I’m hungry.”,教师便拿着食物询问学生“A/ Some …?”,逐步引出同义新句型“What about …?”,引导学生用“Yes, please.”或“No, thanks.”进行回应,此处可灵活安排“Sounds good.”的教学。师生之间进行数组互动,直到盘子里的食物分发完为止。

3.教师以“There’s nothing to eat. But I have something to drink.”过渡,出示一些饮料,让学生说一说名称,并学习soft drinks

4.师生互动2:教师边作“干渴”状边说“Oh, I’m thirsty. Who can help me?”,构建学生表达的冲突,引导学生说一说新句型“What about …?”,并用它进行询问,顺势引出新的应答“No, I’d like …”。

5.生生互动:运用句型“I’m hungry./ thirsty. What about …? Yes, please./ Sounds good./ No, I’d like…”进行对话。

6.学习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并进行运用。

第三环节:学习、表演对话

1.要求学生带着问题“What would David like? What would Helen like?”听录音,培养听录音的习惯。

2.由跟录音朗读、跟教师读到分角色朗读表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演能力。

第四环节:运用、交际

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主,在轻松愉快、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组织学生开展“超市购物”活动,由生生示范表演到学生分组表演对话,结合激励性的评价机制,给学生提供了平等的说英语的机会,促进了语言交际活动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1.Read after the tape.
2.Make up a new dialogue in the groups of four.
将英语学习延伸到课外,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再教体会

1.在实践和反思中改进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修改之后的教学设计更加注重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旧引新、由易到难。如句型教学时由已学的句型“A/ Some …?”引出同义新句型“What about …?”,再通过交流时的“信息差”逐步引出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环环相扣,综合性强。另外,情景的创设和活动的设计给学生留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

有效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然而,有效的教学设计不是“信手拈来”的。正如人们问一位特级教师:您准备这节课花了多长时间?这位教师回答:备课只有一个晚上,但我准备了一辈子。平时教学中我们除了要向书本、向他人学习之外,还要加强自我实践和探索,加强同行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日积月累,只有把预设做得深入、具体、可操作,课堂上教师才能更多地关注学生、关注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2.传统教学手段PK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用才是最有效的。

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时,单词和重点句型都是通过点击鼠标后出现在屏幕上的,“一击即逝”,即使黑板上有板书,也是流于形式。而在改用传统教学手段之后,四会单词a cake, a hot dog, a pie和重点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 What about …? Sounds good.”都是在引出、并进行教学之前依次进行板书的,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教师整洁、优美的书写也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尤其对于处在书写起步阶段的三年级学生,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英语课堂,的确给英语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然而,教育教学的自身规律和特征,尤其是英语教学中的示范性、交流性、情感性等,是无法脱离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仅依附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完成的。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各种教学手段在课堂上的作用,合理选取其服务于教学的最佳切入点,使英语教学更具活力、更讲实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焦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焦溪溪河路    邮编:213116    电话:0519-88901008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