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唐全腾老师所著的《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一位普通的教师写了一本朴素的心理学方面的书。细细想来,全书有这样三个特点。
“作者”的特别经历
看到书名,你一定想象着作者是一直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某位教授。否也。读了台湾新竹教育大学教育心理与咨询学系高淑芳教授的推荐序,才知道唐全腾老师教国中理化十二三年了,突然发现自己的化学专业知识似乎已经退化到“中学补习班”的程度,这个发现让他忧心是否还是一位称职的老师,因此,参加了进修,由于对化学研究所不具信心,而选择报考教育研究所。却在准备的过程中被心理学的行为科学探究强力吸引,最后决定报考心理咨询与辅导研究所,成为本系的在职进修伙伴。这样的经历似乎很特别。因此,这样的老师写一本关于心理学的著作自然引发读者的兴趣。他会写什么?他能写什么?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捧起了新书。
特殊的叙述方式
诚如作者所言:他的职业是国中教师,他写的书,自然选择校园里发生的事情来做例子的。他说自己还有一点点“阴谋”——希望读者借着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可以或多或少地看到学校里都发生了什么事。我相信读这本书的,绝大多数是教师。因此,当我们每天在校园里忙碌的时候,当我们在讲台上传授知识的时候,当我们与孩子倾心交谈的时候,当我们与家长沟通联系的时候……我们肯定有一些发现:班级内的一些精彩“故事”、孩子的一些特殊的行为表现。无论是孩子成绩的变化,还是性格、行为上的表现,背后都暗藏着什么样的心理学知识?或者国内外的心理学家如何来看待这样的问题?唐老师在撰写此书时,一改传统的理论著作,侧重于心理学名字的解读,而是先描摹校园里熟悉的故事,接着,用心理学的知识加以诠释。全书共分三辑:分别是学习、关系、决定。在《学习》一辑中,作者又从最简单的从众、单纯曝光效果、模仿、跛足策略、过渡辩证效应、恋爱基模、习得无助等方面来细说。比如,在解读“习得无助”这一名词时,作者先描绘了校园里两个熟悉的场景,再来分析故事背后所蕴藏的道理。什么是习得无助:当个体自知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困难,对目前的环境变化无法控制,或是对未来发生的事情无法预测时,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延续,个体将会丧失斗志,进而陷入绝望的心理困境。结合“习得无助”这个心理名词,作者对校园里两个场景中发生的故事进行了分析,给全体教师以启发和警醒。
特别的感触和思考
首先,唐老师的这本新书,因为结合了很多的校园故事,采用案例叙述的方式,可读性强,而且通俗易懂。很多教师本来对心理学中一些艰涩难懂的名词术语有些害怕,读此书却不用担心这样的问题会发生。其次,当你读着这些校园故事的时候,虽然是台湾的某些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但或许你平时也遇到过,也经历过,也困惑过。因此,读着唐老师对此案例的分析和解读,他的解决方式,你再一次熟悉心理学中的某个名词术语,再次回顾以前学习过的心理学。这样的读着,想着,也是知识的温馨回忆和自觉梳理。最后,在读完全书的时候,也特别感叹唐老师的用心良苦。心理学究竟离我们有多远?一个理化老师,在参加进修的时候,能凭着对心理学的兴趣,居然可以写出一本书,带给我们震撼的同时,也启迪我们思考: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其实我们每天都在自觉地运用,每天与孩子交流,都是需要一点点心理学的。
“作者唐全腾在教书一段时间后,重新回去读书,从而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他选择了校园中最常见的事情来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心理学的原理,并从教师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认识和处理方法.对于教师或相关的研究人员来说,这是非常有用的一本书”。在此借用推荐人的话语作个结尾,但愿我们在读此书的时候,真正能够有所收获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