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师成长>>培训学习>>文章内容
推荐阅读《阅读教学中的预习指导》
发布时间:2013-10-06   点击:   来源:   录入者:佚名

 

推荐理由语教材将“预习”编入课例,使“预习”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中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不失为一个良策。
标题:《阅读教学中的预习指导》
正文
本人任教语文多年,都很注意对学生的预习指导。预习是学生在教师授课前按一定的要求对教材所作的自我学习活动。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找出疑难,对教师将要传授的知识在自己头脑中有所印象。同时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部分自己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如:在语文学科中,生字的读音,字形结构等,使之起到巩固旧知识的作用。还可以提出一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如重点词语的意思,重点句子的理解等等,这样可以使老师在上课时带有针对性。以往多数老师总喜欢把预习安排在课外,近几年来,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预习质量,很多老师将预习纳入课内进行。我认为无论预习放在课内还是课外,老师都应该注重预习指导。特别是在课内预习,课堂任务增重的情况下,教师更要注重预习指导,使其能按计划完成任务,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怎样来抓好阅读预习指导呢?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几点体会:
一、正确把握要求,循序渐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从三年级开始预习课文。近几年来,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从二年级开始进行预习活动。我认为二、三年级的学生,预习指导的重点,都应该放在对字、词、句独立理解能力的培养上。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划出自然段,把生字的字音读准,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到中年级再把要求适当提高,预习的重点应是通过对字、词、句的理解,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思考课后练习中提出的问题。到了高年级则可把要求再提高些。如: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同时可作一些简单的学习摘记。各年级段间的要求一定要做到逐步提高,循序渐进,不要越级提高要求,否则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也不能把要求停留在一个模式上,既不换公式,也不换口味,这样也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课内预习的时间也应当不同,年级越低,安排的时间应越短,低年级的学生每次安排预习的时间只能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中、高年级的学生可根据预习内容的多少来安排时间,内容多时间可适当长点。
二、突出重点,掌握方法。
要想学生的预习质量高,效果好,必须要有一套好的预习方法,也就是读书方法。因此,在预习指导中,教师必须抓住实例教会学生怎样运用字典学会生字,通读课文;怎样抓住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怎样在理解内容,弄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理清结构层次;怎样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怎样去找到问题的答案;怎样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读书的六步骤,即:“读”、“划”、“查”、“思”、“议”、“写”同样可以作为教师预习指导的重点。“读”就是要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划”就是用记号划出段落层次,划出字、词、句。“查”就是查阅工具书。“思”就是思考课后问题,在阅读过程中划出答案。“议”就是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与同学、老师一起议论得到解决。“写”就是写一些读书笔记。由于年级不同,课的类型结构不同,文章体裁也不同,因此学生预习的重点也不一样,预习时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否则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也不能提高预习质量。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内容,进行有重点的指导。如:内容浅显,语言优美的课文,预习重点可放在朗读上;内容深奥,不易理解的课文,可将预习重点放在提出问题,解答问题上;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多,预习的重点可放在理解词语上。总之,教师的预习指导每次都要突出一个重点,才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获得好的效果。
三、培养能力,养成习惯。
预习不仅仅是为老师上课作准备,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之在授课时更有针对性。预习也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开动脑子,自己理解词语、理解内容的自学过程。因此,教师应该把预习指导活动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起来。比如:当拿到一遍课文时,应该怎样来读懂它,大致的阅读步骤是怎样的,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后,如何理解作者的思路,如何找到它的写作特点,如何作一些读书摘记等。正如叶圣陶先生讲的那样,所教的文章不过是个例子,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预习指导,除了帮助学生掌握所教课文的知识重点,更要帮助他们“学得其法”,使语文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就能更快更正确地完成预习任务,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焦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焦溪溪河路    邮编:213116    电话:0519-88901008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