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师成长>>培训学习>>文章内容
让教学环境成为课堂的“强磁场”——点击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要素”(3)
发布时间:2009-11-12   点击:   来源:转载   录入者: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 徐顺湘

    教学环境理论的研究表明,教学环境是课堂教学赖以进行的基本条件之一,教学环境与教学活动诸要素之间都发生着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在一个和谐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处处都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能产生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应。本文就如何创建积极的非物质课堂环境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增强吸力”——让教学活动生动有趣

    1.活化教学素材的呈现形式

    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此时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要善于运用相应的手段营造一种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这种学习背景中蕴含着数学知识,并与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经验性知识相关联。这种生动具体的情境,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又能够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低年级教师可以把动画、童话、故事、游戏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课堂,也可以创设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中高年级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经验去解决。如学习了概率问题后,可让学生分析摸奖、买彩票中奖等概率问题,运用统计表分析地方经济增长状况。

    2.组织学生有效参与数学活动

    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儿童开发智力的第一位有效的方法。数学活动把知识性、趣味性融于一体,学生比较容易接近和理解,同时还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如教学认识梯形时,在揭示梯形的概念后,教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变梯形的活动,要求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纸片上各剪一刀变出梯形。通过活动既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3.善于创设”“情境

    教师要巧设悬念,造成学生欲知未知、欲言不能的”“状态,并在此状态下加以引领,促进问题得到解决,即启而得发、引而顿悟。在经历顿悟的过程中,让学生享受到柳暗花明的成功感觉,同时让心智随之得到提升。如教学“25的倍数时,先让学生在“□4”的方框内填数使其成为2的倍数,在“□0”的方框内填数使其成为5的倍数,完成后问学生有什么发现?学生说内填19的自然数都可以。接着让学生试一试:在“□3”的方框内填数能否成为25的倍数?这时学生便产生了疑问,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秘。于是教师抓住契机,启发学生猜想: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可能与什么有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出25的倍数的特征。

    4.重视运用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但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不仅仅是为了交流思想,更重要的作用是为了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数学教师应熟练地掌握并应用数学术语进行课堂教学。不仅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系统性、启发性和教育性,还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和示范性。小学教师不但要能熟练地运用有声语言,还要能恰当地使用无声语言,如

眼神、手势、表情、姿态等。恰当地运用无声语言,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或辅助有声语言,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如上课开始时,教师面带微笑,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然后环视全班同学,直到每个学生都注视教师后,再还礼请同学坐下,这样一节课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消斥力”——让教学过程和谐高效

    1.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空间。这个空间的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教师要注重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建立相互尊重的融洽师生关系,巧妙地将师生关系的和谐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看图找关系时,在看过了教材中的几个图表后,一个学生问道:老师,我能自己画一个图表,表示您一天的工作  情况吗?这位老师马上回答:当然可以啊!你们现在就来个比赛,看看谁设计得最恰当!有了教师的平等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整堂课也因为有了师生共同平等的参与而显得更加和谐了。

教师要把爱撒向每一个学生。课堂上,运用不同的方式激发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特别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应给予热情、耐心的帮助,让学生轻松越过学习中  的障碍;在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发现、体验时,给予客观的评价、热情的鼓励,珍视学生的点滴收获与进步。总之,良好的学习氛围带给学生温暖和鼓舞,带给学生心理安全和自由,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真实地表现自己,这样学生的潜能和主体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2.排除各种无效信息对教学的干扰

(1)防止媒体对教学产生副作用。课堂气氛活跃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热闹。教师片面地追求五彩斑斓、绚丽多姿的壮观场面,反而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媒体运用要适度、恰当和有效,它必须服从、服务于课堂教学。如,一位老师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时,仅导入这一环节就热闹非凡,首先是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幅美丽的画面:小桥、流水、人家,9只小鸭子在河里嬉戏,一位老爷爷拄着拐杖在桥上数鸭子。这时音乐响起、灯光齐亮,教师伴随着音乐唱起了《数鸭子》,边唱边舞,学生也随着歌声在左摇右晃。接着,播放了淘气和笑笑的对话场面,紧接着还动用了实物投影仪演示……可谓应有尽有。虽然学生情绪十分激动,但他们关注的不是数学知识,而是感人场面,真是得不偿失。

(2)巧妙处理课堂出现的意外。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出人意料的事而打乱教师预设的教学计划。处理课堂出现的意外,需要教师的素养与机智。当这些意外得到妥善处理后,可以减少时间消耗,增加课堂的有效生成,成就课堂的高效率。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秒的认识一课时,正当教师准备开讲时,下面就有同学在嚷:老师,xx肚子痛,还在上厕所呢,他让我请一会儿假!”其他学生听了,一下子都笑了。这时教师随机应变反问道:一会是多久呢?”那位叫嚷的同学顿时哑口无言。随后教师又不慌不忙地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就让我们等这位同学一会儿时间吧!如果要计算这一会儿你们说应该使用什么时间单位最恰当呢?”同学们一听,议论纷纷,有的说用分钟,

有的说用秒。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电子钟,说:现在就让我们用电子钟给这位同学计时吧!”于是,“1秒、2秒、3……”当同学们数到第46秒时,这位同学才匆匆走进教室。在大家善意的笑声中,了解了的概念,也激起了学习的兴趣。可见,意外虽然不可预料,但可以有巧妙的应对策略。

三、保持张力”——让课堂秩序活而不乱

1.有效组织和调控教学活动

课堂秩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建立与新的学习方式相匹配的规范,合理组织和调控教学过程,引领学生在张弛有度、动静结合的课堂秩序中生动活泼地学习。如进行可能性教学时,一位老师安排了贴图游戏。游戏规则如下:全体学生每人一个图片代表球(红、黄、绿三种颜色中的一种),用三个长方形代表三只口袋,学生依次将图片按要求贴在相应的长方形里。如下图:

 

    像上例,如果让全班学生一窝蜂地拥上讲台贴图,势必造成一片混乱,而那位老师安排学生分组上台,贴好后进行适时评价再继续活动,就达到了活而不乱的境界。

2.追求无痕的课堂管理

在课堂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做到无痕管理,也就是说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教师可通过手势、眼神等体态语进行提醒,或者把组织纪律与上课内容结合在一起,

请思想开小差的同学回答问题等。总之,在课堂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做到不打断上课的内容,不破坏课堂的教学气氛,尽量做到一气呵成地上完一节课。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焦溪小学    苏ICP备14011763号-8

    地址:常州市焦溪溪河路    邮编:213116    电话:0519-88901008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