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师成长>>师德建设>>文章内容
教育藏于细节
发布时间:2011-09-26   点击:   来源:转载   录入者:luhf

 

草尖春色,掌心乾坤,一叶可以知秋,滴水可以藏海。细节足可以显露内心,昭示美德。睿智的教育总能细中见伟,微里隐巨。教育者不经意的一次提醒,宽容的一个微笑,会心的一个眼神,无意的一个举动,无声的一个示范,往往会激起心湖层层涟漪。教育大境界往往成于小视野,匠心独运的教育细节就像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滋润出绿草成茵,培育出参天大树。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教育细节虽然都近在身边,却关涉到受教育者的全面成长。获得迪斯尼美国优秀教师奖的克拉克先生,从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了55个细节,涵盖了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小到餐桌礼仪,大到积极心态的培养。他针对这些细节提出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简单易学,行之有效。其中有几条是这样的: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手捂住嘴巴,然后说“对不起”;有人掉了东西,如果你离得近,要帮他捡起来;有人不小心碰到了你,你也应该说“对不起”;全班一起念课文时,要看着正在念的一字一句。正是这些教育细节,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具体具体再具体,细节细节再细节。”细节使教育内容充实具体,使行为习惯潜移默化,让教育方法灵动有力,使教育管理和谐温馨,让教育者更加细腻美丽。
然而,教育细节往往稍纵即逝,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把握的。教育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做到洞幽烛微,见微知著,了然于胸。学生偶尔目光的游离、眼神的呆滞、表情的冷漠、行为的反常,都可能是教育的契机。教育者应见人所未见,善于从源头上看问题,在“风起于青萍之末”、“微风乍起”之时,识别它的本质,并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和修正。
在我们学校,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老师发现,全班最文静的那个女生没交作业。要知道,这位老师的作业很生活化,深受同学们欢迎的。当老师问她时,她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句:“我不会。”这次作业并不难,可她为什么说不会呢?老师回想起她平时的表现——安静内向,总是有点忧郁,很少笑,与同学关系不冷不热;周末回家,别人都喜气洋洋她却迟迟疑疑……一定另有隐情。
老师找到这个女孩长谈了一次。老师的真诚打开了她的心扉:很小时,父母就离婚了,六岁时母亲再婚,后来又生了一个小弟弟。于是把她一个人留在老家,直到初中才接过来一起生活。在她心中,总感觉自己是多余的,感觉母亲和继父对自己的照顾只是尽义务,不是真正的爱。
经过这次交谈,老师感受到了女孩内心的孤寂和对爱的渴望,于是,他给女孩推荐了两本书:《什么样的人是快乐的人》、《妈妈的伟大之处是什么》,引导她调整心态,积极地看待世界。放假时,还特地给她布置了两项家庭作业:做一件让自己开心的事,做一件让妈妈开心的事,希望她能从中体验到快乐。
经过数年的努力,女孩脸上渐渐绽放出如花的笑容。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最需要唤醒的灵魂,是那些蜷缩在犄角旮旯,已蒙上尘埃的灵魂。他们需要教育者“不舍弃、不抛弃”,努力捕捉每一个教育细节,倾注十倍百倍的爱,付出细心耐心而又恒心的关注。让他们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
教育是困难的,因为它关涉人性之深;教育也是幸福的,因为它唤起人性之美。教育是对生命深沉的人文关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生命得到和谐而完整、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富有创造性的发展。受教育者的生命是黯然失色,还是光彩夺目,往往取决于得到关怀的多少。教育者要以一颗细腻的心,关怀他们一举手一投足,关怀他们每一声心灵呢喃,关怀他们每一丝愿望需求。
关注每一处细节,就是关爱每一个生命。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职业高级中学  曹永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焦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焦溪溪河路    邮编:213116    电话:0519-88901008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