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的心灵上耕耘
武进市焦溪小学 顾琴娣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指针。“三个面向”,首先是“面向现代化”。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核心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胜任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在于基础教育。我们是没个教学班组织者和领导者。我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很好地研究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心理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工作。
㈠、循循善诱,帮助差生
在我教的那个班上,有一个各方面都后进的同学。一次,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批评了他,说他不认真学习,不守纪律,不争气,永远也学不好等等。当时我想,这样不留情面地批评一顿,也许会使他认识到自己不求上进的严重后果,从而产生一种上进欲望。可是,事与愿违,自从那次批评以后,这个学生的表现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坏了。是什么原因呢?我摸不透学生的心理,找他谈话,这个学生开始不吭声,最后满肚子怨气地说:“我反正学不好了,学了也没用了!”我问:“你怎么知道自己就学不好呢?”学生说:“你上次批评我,就是这么说的嘛。”
听了学生的回答,我深感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妥啊。我的批评教育不但没能使学生产生上进的愿望,反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原因是我批评时把话说绝了,这是作为
于是,我重新教育他,帮助他,显示诚恳地做了自我批评,然后说:“只要你能认真克服过去的不足,努力学习,你是一定能上进的,能变好的。”学生听了我的话,高兴地说:“老师能相信我,我一定争这口气,认真学习,改正缺点,争取进步。”
从此,每当我看到这个学生,有了点滴的进步,就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并耐心地帮助他改正缺点,一段时间内,这个学生就有了明显的进步。不但自己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业,还能热情帮助其他后进同学。
通过这件事,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师批评学生切忌把话说绝了。一般来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是很高的,学生把老师的话也看得很重要。老师批评学生,如果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或者动不动就训斥指责,势必使学生丧失上进的信心。他可能会想,反正我在老师的心目中是个坏学生,怎么努力老师也不会有个好印象,进而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这样就使批评教育失去了应有的作用,造成教育的被动。正确的批评应该是中肯地、恰如其分地分析,既让学生看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又让学生看到纠正错误、改正错误的可能性,激起学生心中上进的火花。这样的批评教育才会富有成效,起到应有的作用。
㈡、用不同的钥匙开启不同的锁
学生的性格、脾气、兴趣、爱好各有所异。老师进行教育时就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如我教的班有54人,其中有这样几个人。平时他们很少和本班学生在一起,我虽然多次对他们进行热爱集体、关心同学的教育,但收益甚微。后经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发现这三个学生不合群的原因各有所异。一个叫刘烨的学生,由于父母宠爱,自己成绩又较好,因而有“孤芳自赏”的优越感;一个叫张丽军的学生,由于父母离异,父亲又是哑巴,在家庭中缺乏温暖,因而产生了一种孤独感;一个叫顾文飞的学生,因成绩较差,在学习上缺乏信心,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怕别人讥笑,因而有一种自卑感。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改变了过去泛泛其谈的教学方法,对刘烨同学的教育是侧重于克服娇气,用雷锋、小红军等英雄人物的事迹感动他,使他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则对张丽君同学,从多方面给她温暖。对于顾文飞同学,进行正确的引导,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聪明、愚笨,只有通过勤奋,才能有天才,才会得到最好的成绩。再有从四(1)班转来的顾霞同学,由于她患有一种上学恐惧症,教导处让我接这个学生的时候,我也犹豫过,弄得不好怕发现什么意外,但由于领导的安排。我也只能接受任务。通过几天的观察,我似乎发觉她不愿与人交流,还老是哭鼻子,针对这种情况,我每堂课一下课就把她搂在身边,跟她谈心,给她温暖和力量,让她觉得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老师就像妈妈。通过一学期的努力,他大有进步,这一学期开家长会时,她妈妈对我说:“老师,谢谢你,救了我的女儿”。听了这话我感动不已。通过这样的教育,他们几个人有了很大的变化,都能加入到集体的行列,都能参加校班开展的各项活动。所以说,不同的锁只能用不同的钥匙开启。
㈢、由表象窥测心理变化
人的一切内心活动往往会从他的表象上流露出来,呆滞或活跃的目光,忧郁或快乐的神态,冷漠或狂热的举动都能反映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的内心活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处处当有心人,善于从学生细枝末节中捕捉本质与主流东西。通过表象窥测内心世界,进而教育之。如有一次,我在教室里讲一个“诚实的孩子”的故事,班上每个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其中有一个叫潘文虎的同学脸涨的通红,头埋得很低,这一表象引起了我的注意。课后我就与那个同学进行了谈心,那位同学终于讲了自己说谎的事。针对这一情况,我就对他进行了教育,既肯定了他能主动
㈣、赢得孩子的爱
一个年轻的教师,如何得到孩子的爱,这是教师迈好从教的第一步。通过三十多年的实践,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认识,特别是读了<<师德规范>>对我感触甚深。
“将心比心,才能以心换心。”一个教师要得到孩子的爱,首先必须热爱孩子,追求教师的爱,使自己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是年龄较小的学生在校行为表现的主要动机,也是年龄较大的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主要动机。教师只有把爱全部倾注到孩子身上,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扉。记得一个寒假的下午,我正在午睡,手机铃突然响了,一接是孩子家长打来的,他说:“有几个学生在你楼下请开门”。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一看是班内成绩较差的同学,当我坐下来跟他们谈心的时候,他们从包里拿出来一包小孩的玩具----积木,说是送给我孙子的,他们说:“是我们几个人用自己节约的钱买的,让你好用更多的精力来给我们补差。”这一盒小小的积木,虽然不值几元钱,但是,他们的爱是真诚的。多么纯真的孩子,他们的心是金子铸成的,你给他们一份爱,他们会用十分感激之情来报答你,把整个心交给你。
老师要赢得孩子的爱,还必须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一个教师必须保护孩子身上好的东西,哪怕是微小的,而不能轻易把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公布于众。学生做错了给改正的机会,使他通过内在的精神力量达到克服缺点的目的。这样学生才能从内心把感情交给你。记得我班有个刘卓同学,因好奇经常拿别人的东西,他觉得好玩,一次,顾霞同学带来一块手表,放在抽屉里,在上操期间,因刘卓脚受伤没去做操,他看到手表就故意恶作剧,把这块表放到了别人的抽屉里,经查明,指证,说这件事是刘卓干的,下了课,我把刘卓找来,给他讲了这种行为太不道德了,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再说这个顾霞平时又不爱讲话。我一方面安慰顾霞,另一方面让刘卓给她赔礼道歉,并及时与他家长联系,双方进行教育。通过齐抓共管,该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从这以后,这个孩子积极性越来越高,班内的事都抢着做,而且什么话都愿意跟我说。还有顽皮大王毛黄强,开学前几天,他经常在班内捣乱,甚至打人,我总是对她严厉呵斥,越是这样,他越是变本加厉,针对这样的学生,我对他改变教育方式,多次找他谈心,寻找他的闪光点,偶然有一次他帮助了同学,上课举手发言,我及时表扬他,给他鼓励,看他劳动积极,还给了他一个劳动委员的职务。这样大大调动了他的积极性,进步很大,期末还拿了一个劳动积极分子奖,同学说老师真棒,竟然能把毛黄强改变过来,他父母也高兴的不得了,特地赶到学校对我说:“老师,太谢谢你了,现在回家也听我们的话了”。
当然,老师要能同孩子打成一片,知识面要广,最好是多才多艺。如果一个教师对孩子们提出的无数个为什么能给以满意的答复;课上能以深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吸引住一双双童真的眼睛;课后能跟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活动,一起劳动,那么,你在孩子心目中将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你就自然而然成了他们尊敬的老师,亲密的朋友,可靠的信任者,孩子们心灵的窗户会毫不顾忌地向你敞开。二十多年来,我所接收的班,基本上每个学期都要开展一次规范的中队主题活动,并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寻求探索,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不会做的事,进行手把手的教,平时和学生打成一片,做到课上是老师,课余是朋友。这样,孩子们很愿意和我交朋友,知心话也愿意跟我说。
一个教师要得到孩子们的爱是十分不容易的。然而,只要我们做到循循善诱,把真挚的爱施给学生,学生就会把爱洒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