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师成长>>师德建设>>文章内容
今天我们怎样爱学生
发布时间:2009-09-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顾丽杰

坐在这里,最想说的是一句看起来客套的心里话:很惭愧,因为我确实没有什么“以情动人、感化学生”的佳绩可言。年轻的我还正处在摸爬滚打时期,有时很迷惘:今天我们该怎样爱学生呢?把自己这几年来的班主任经历在脑海里反复搜寻,总算归纳出以下观念:

一、    走近,才能贴近孩子的心

走进孩子的心灵,是教育的法宝,这是我们所共知的。作为母亲,我们往往能自然而然地运用这个法宝,而作为老师,我们可能常常遗忘这个法宝,情切之下、繁忙之中,我们往往是急于训斥学生或忙于纠正学生,而往往忽略先问一问、听一听,多问一问、听一听,因而远离孩子的心灵,找不准症结所在,所以常常药虽到而病难除。

我班有个调皮捣蛋的大王,叫顾牧阳。同学们都不愿接近他,因为他经常捣蛋,而且是出了名的“犟驴”,有时把别人整理好的东西弄弄乱;有时跟同学还没说话就打架;排队做操时,突然听见一个女学生哭着说:顾牧阳推我……”顾牧阳成了一切“坏事”的代名词。也正因为这样,我真正领教了这“犟驴”的犟脾气。一次的考试之后,我按优劣把试卷摊放在桌子上,因临时有事离开了,等我回来之时试卷乱作一团,顾牧阳正在胡乱地翻着。接下来的课上我还想因人而宜地去评讲呢,眼前的情景勾起我的无名之火,不由分说责备起顾牧阳来,其他学生被我的厉声斥责惊呆了,一个也不吭声,教室里出奇地静。突然顾牧阳推散所有的试卷,桌上、地上……散得到处是,发狂般大声地叫嚷着“你冤枉我,不是我,不是我,……”,他像头受伤的狮子,那声音近乎歇斯底里。我的心一沉,平时犯错,我再怎么批评他,他总能接受。我不再责备,尽管他犟头犟脑不肯走,我拉着他到办公室,用温水搓毛巾给他擦拭那哭得满脸又是泪水又是鼻涕的脸。待他情绪稳定后,慢慢了解了原委。原来他特别喜欢我的数学课,也特别喜欢我这个数学老师,一直想我做事,在我面前表现表现,可我总不给他机会。今天好不容易看到同学挤倒了桌子,弄散了试卷。他正试图按照我打的分重新排好呢,就发生了开始的一幕,不明就里的责备让他分外难堪,再也抑制不住的委屈如火山喷发。孩子的心灵是如此脆弱,必须小心翼翼地去呵护。强烈的自责和内疚油然而生,我诚恳地在班里道了歉,重新赢得了顾牧阳的信任。然而我的思考却再也不能戛然而止,在孩子的委屈、愤怒中我学会了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去理解,去体会,更由此学会从心灵去开导他们。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的当孩子们于教师产生了朋友般的依恋之情后,学生心中就有了想做好人的愿望,这便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二、    表扬,不能一味的甜

表扬是教育中常用的手段,也是最受青睐并被大力提倡的手段。在对学生能表扬尽量表扬的观念下,表扬也给我带来了一定的思索:

你看,陈文明在中午班级管理上对同学们凶了、狠了,一副高高在上的派头,与前几天我对他的大力褒奖有没有关系?

再看,自从徐晨涛主动监督全校学生去小店买东西的事后,我由衷地在全班同学面前夸奖了后,他与同学之间的纠纷就多起来了,说不文明的话、课间追跑打闹等……

这些难道不是表扬带来的副作用吗?过去的学生受表扬之后,向上的劲更足了,而现在的学生却是沉缅的劲更大了。今天,我们该怎样实施表扬?我想,表扬就像糖果,糖果好吃却也容易甜坏牙。如果适当地加点酸、辣或苦等,既让人感觉糖果倍甜,又不至于贪多坏牙。所以,我们的表扬也不能一味地甜,表扬中应适当地加点期待、目标、鞭策甚至责备、限定等。

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后,我是这样表扬的:首先,对考到90分的同学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欣赏他们付出的努力。其次,指出承雨宁、陆思雨、吴鑫等即要表扬也要批评,如果承雨宁、陆思雨审题细心些,吴鑫考试时不在草稿纸上画画玩,成绩肯定会更好。成功与遗憾同在,让我们在享受成功的同时下决心弥补遗憾。这番表扬之后,得意、散漫、飘飘然的现象就少了,表扬真正起到了激励、鼓励的正面作用。

三、    批评,要促学生反省自己

前几天浏览了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学生犯错了,魏书生让学生写说明书,说明自己犯错前、犯错时和犯错后的心理。对于这种作法,学生感慨:过去淘气了要写检讨书,那时越写越恨老师;现在写说明书,越写越恨自己。看到这里,我心有所动:为什么我们苦口婆心地、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好,结果得来的有时竟是不甘、不愿甚至是怀恨的目光?关键就在于我们的批评,没有立足在让学生反省自己上。如果我们把批评立足在促学生反省自己上,我们就会发现,只要让她明白道理,今后应该怎样做,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了。

全国优秀班主任丁榕认为:时代在变,学生的成长环境在变,在时代的变迁中,班主任不变的是爱心和责任,要变的是爱学生的方式方法,用什么方法沟通感情,需要班主任在工作中不断寻找新的途径。教育的奥秘是无穷的,让我们在实践中携手探索,与学生们一起成长吧!

谢谢大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焦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焦溪溪河路    邮编:213116    电话:0519-88901008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