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交流去了解学生,感化学生
焦小 戴龙新
在现在这个社会中,交流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不管做什么,都离不开它。我们的教学工作也如此,上课需通过师生的对答完成才能很好完成我们的教学工作,而且现在讲究探究式学习,更是少不了交流。除此之外,还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首先我们得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问题,从而去感化他,帮助他解决存在的问题。
六(2)班有个司茂军同学,这个学生个性活泼好动,课外知识面比较广,动手能力强,喜欢帮助同学,成绩也不错,但是喜欢在课上不分场合提问,如果教师不让他提问,他就会在下面与左右同学交流,影响上课的纪律,由于在科学课上采用的是小组评分制,要扣就扣全组的分,为此没少被同组其他的同学埋怨,每次出现这种情况,态度很诚恳地向老师和同学做出保证,下不为例,但下次还是出现类似情况,从此在科学课上学生对他说话的内容带有怀疑态度,同组同学关系不怎么好。
有天中午,我正好在操场上碰到他,便与他进行了交流。从交流中了解到他其实在科学课中对学到的内容突然感到有疑问,就会忍不住就想知道为什么,或者对所学到的内容能够举一反三时就迫不及待的向老师和同学表明一下,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可。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上就多让他回答问题或提问,回答的好或提的问题有新意,我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如果课上时间不够,我让他在课间随时都可以来找我解决问题,我尽力帮助他解决心中的疑问。
经过这次谈话,上课的情况明显有了改观,同组同学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在自然的状态下,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一面无形的墙,阻隔着对方,但是,在这种平等交流的状态下,可以接近对方,容易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平时,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会与学生进行交流,关注着学生内心的一举一动,关心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对学生的习惯、行为等,也特别留意。希望这样能融入到学生中去,可能找学生谈话内容比较浅,但希望这么做,能够站在学生们的同一立场,引领他们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领悟,从而走到学生的心里去,能够与学生做朋友,能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