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师成长>>师德建设>>文章内容
依法治教与德育管理
发布时间:2003-05-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德育办
  历史经验表明: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郑重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依法治国”这个概念第一次在党的纲领注文件中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教是依法冶国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教育是以人为教育对象的社会活动,因此,它就需要依靠法律作为行为规范的调节器;而法律对教育的控制,是法律对教育社会关系的全面调整的过程,也是教育法律规范全面贯彻实施的过程:故而液法治教是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产物、又是贯彻实施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重要保证。
  依法治教活动主要包括:教育立法、教育法律的宣传和普及、教育行政执法、教育司法、教育法律监督、教育法律的遵守、教育法学的研究和教学等内容。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要在深刻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同时,更应紧紧依靠“依法治教”这把尚方宝剑,强化德育管理,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 抓基地建设
  根据依法治教的要求,我们强化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建设。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八个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五个是革命传统教育方面的,三个是祖国建设成就方面的,为了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宣传,教育局编写了《在金山这片土地上》的乡上教材,拍摄了《金山在我心中》的电视专题片,发到各类学校。为充分贯彻落实《中华人共和国教育法》及《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看--看乡上教材、看电视专题片;二写--写读后感、观后感;三察--实地参观及社会考察;四找--寻找当地的德育资源,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五想--想祖国的未来,进行理想教育。
  在此基础上,教育局还与宣传部联合举办了读后感、观后感的证文竞赛。通过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形成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使爱国主义教育得到了保证,在学生的心灵为先烈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而震憾时,在他们为充满智慧的劳动者创造出的社会财富而赞叹时,他们的心中也必然会更加激发起为祖国建设贡献青春、奉献才华的豪情,正如加里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中说的“教育是对于受教百者心理上听施行的一种确定的、盲目的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的身上养成教育台所希望的品质”。
  二、抓社会实践
  面对着当今日新月异发展的科技,面对着绚丽多姿、五彩缤纷的世界,面对着知识更新、信息爆炸的现实,学校就不能单纯地、封闭式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讲解道理,而应该打破“围墙”,让学主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接触大自然,从中接受教育。教育家陶行知讲过“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不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隅。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同时,“我们研究学用,非只为增加一点个人的幸福,目的总是要改造社会”,(见《陶行知论普及教育》)。鉴于此,在每年学工、学农、学军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各方努力,教育局设立了分层递进的社会考察、实践基地:一年级--少年宫;二年级--登高楼看新城;三年级--海堤纪念碑;四年级一荟萃园;五年级--金山卫城南门日寇登陆处见证碑;预备班--李一愕烈士墓;初一--漕径烈士陵园;初二--石化总厂厂史陈列室,初三--浙江陈山码头(有古炮台、孙中山曾专程到过);高一~高三--南京、绍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儿童门就会感觉到我们祖国前进的巨大的步伐。这里就会萌发出幼芽,从里面培育出爱国主义的情感来”(见赞可夫《和教师的谈话》)。为使这项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工作扎扎实实、持久地开展下去)教育局还编制了《分层递进考察指南》、《分层递进的社会实践》的教材,发至基层学校,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考核内容及德育评估的重要依据,这些社会实践和考察基地的设立,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各个年龄段的不同要求和实际教育效果的同时,将一些看似毫不关联,实则相辅相成的零星、分散的教育点有机地纳入到完整的德育体系中,还将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德育管理与依法治教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三、抓基础道德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现在,我们已形成共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状况,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而且取决于人民的基本素质;一个国家的腾飞,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更表现在人民素质的提高上。老教育家吕型伟曾讲过“人有三种情况,一种既是人又是才;一种是人不是才;一种是才不是人”,若要避免后一种情况的发生,就必须将教育目标定在培养“四有新人”上,而其落脚点就是提高人的基础道德水准。因为“有许多种的教育和发展,而且其中每一种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过道德教育在他们当中应该首屈一指”,(《别林斯基论教育》)。
  可见基础道德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只有将基础道德作为切入口和落脚点,才能实现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因此,我们必须紧紧地抓住基本教育的四个抓手--关心他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热爱劳动,来加强德育管理。我们提出了“会做人、会生活、会学习”的口号,倡导学生会做人;利用荟萃园中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数百幅瓷砖壁画,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在学习张鲜军烈士的热潮中,教育局召开了《从张鲜军的成长轨迹看学校教育》的校长、书记、班主任座谈会和《在英雄成长的地方》学生座谈会,引导学生学习张鲜军的四种精神,即象罗盛教那样舍己为人们精神,象雷锋那样助人为乐的精神,象张海迪那样刻苦钻研的精神,象徐虎那样爱岗敬业的精神,为发扬光大张鲜军的精神,决定每年评选十佳“张鲜军式的好少年”,并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去,通过这些活动,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交往、学会自理自立,增强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为了改变学生中存在的“生在农村不务农,长在农村不爱农,回到农村不会农”的现状,教育局还要求学校编制《劳动教育大纲》。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焦溪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焦溪溪河路    邮编:213116    电话:0519-88901008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