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为重点,秉承“以和为美,以爱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切实抓好教学常规管理,逐步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打造“和爱型”教师,培育“和爱型学生”,创建“和爱型学校”。
具体工作:
一、 五重并举,打造“和爱型”教师。
(一)重理论学习,让学习成为习惯。
(1)集体学习。充分利用二周一次的业务学习时间、教研组活动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集体学习,重点学习: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学习各科《课程标准》,明确各学段的阶段目标。②教学专题性学习。就新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定期地开展主题性学习,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的有效性。③教学基本功。继续围绕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开展专题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2)个人自学。①每人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至少写一篇读书心得,在备课组内交流,期末评选优秀读书笔记。②每人至少订阅一份教育教学方面的报刊杂志,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学,每月至少写一篇教学随笔,上传至个人博客。
(3)交流互学。①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开展交流互学。本学期,拟邀请教研室等领导来校作专题讲座,组织一到二次教师外出学习。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有关新课程的培训活动,要求教师认真参加,及时记录,用心思考,填写好《业务培训反馈表》,不断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好“焦小在线”中的“学科建设”和教师博客,及时传递教改信息,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广教学改革经验,展示我校教师新风采。
(二) 重课堂教学研究,让每节课都成为优质课。
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主阵地,我们应紧紧抓住课堂教学,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把每节课都当成优质课来上,让每节课都成为优质课,用一生来打造优质课堂。上课要做到“目标明、思路清、方法活,效果好”,要让学生“学得有理,学得有趣、学得有情、学有所得”。具体来说,就是要将三维目标进行有机整合,使教学目标更明确更具体;找准教材切入点,使教学思路更清晰;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打造民主、和谐的“和爱”课堂。每节课,要预留3-5分钟的作业时间,便于教师及时了解、检测教学效果。
1、根据区教育局教研室工作计划,围绕各学科的研究重点开展研究。
语文:把握年段特点,增强阅读理解能力;数学:概率教学;英语:整体语言教学;科学:科学探究技能单元;品德:品德课中历史、地理类课型教学方法的研究;音乐:歌唱、欣赏教学;美术:“造型表现”中的绘画教学。各学科将针对自己的研究专题至少精心策划一次研讨活动,活动形式不限,教导处将择优申报区片级研讨活动。
2、围绕学校课题研究,将课题研究落实到平时的每一节课中。每位教师根据自己参加的各类课题,将平时的研究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努力实现教科研一体化。同时,积极申报,上好研究课,每人每学年不少于1次。
3、根据“一体化研课”的具体要求,集体研课,上好共同体课。每人每学期不少于2次。
(三)重常规管理,让管理成为一种文化。
通过修订、落实各科教学常规,改革现行教学管理体制,加强学校内部调控,强化协作管理,逐步提高教师素质,提升学校整体效益。
1、组织教师学习常州市修订的《中小学教学建议》,结合本校实际,继续修订《焦溪小学各科教学常规》以及考核方法。并以此作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2、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按“四表”上课。根据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门课程,优化师资配备,尽可能配备专职,兼职的尽可能做到相对集中和稳定。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加强管理,严格按上级要求落实课程的三级计划。按“四表”上课,不随意停课、调课。如遇教师外出,由教导处负责做好调度工作,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3、实行随堂听课考核制度。由考核组成员(由考核组主要负责人和教研组长组成)于前一天放学前通知教师听课时间,随堂听课,检查备课,当场评分,并将此得分纳入教师综合考评之中。
4、继续推行“一体化研课”。本学期,继续推行“一体化研课”,即把 “教材研读”、“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观察与反思”“作业设计与批改”等环节综合起来,变“零敲碎打”为“整体规划”,变“个体劳动”为“团队合作”,变“抄教案”为“研教材”,变“无目的性的听课”为“有目的性的观课”,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材研读:悉心研读,吃透重点,把握共性,读出个性。
教学设计:潜心研备,心中有标,目中有人,设计精当。
观察反思:用心选择,深入反思,科学评议,一课一得。
作业设计与批改:精心设计,规范批改,减负增效,提高质量。
5、加强教学常规例查的力度。为加强过程管理,平时,教导处将随机下班检查听课,进行随机问卷,全面了解教师执行课程计划的情况。每月组织教学常规例查,并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例查的基础上,拟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督查,并将例查得分情况列入期末教师教学工作考评。
(四)重培训机制的构建,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快速成长。
1、构建三类教师成长机制。
对于新教师,首先要通过搞师徒结对工作,签订师徒结对合同,制订师徒结对计划,加强过程管理,期末按合同考核,使其早日成长,能胜任教学工作。其次是教导处直接下班听随堂课,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再次,加强年级组长对本年级组教师的管理,年级组长每学期至少听本年级组教师一堂课(教研组公开课或校内公开课除外)。
对于中青年教师,将以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式,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互动共进、和谐发展、快速成长。另外,作为青年教师,应主动在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内带头上公开课、研究课,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成长为校、区、市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本学期,牟文娟老师将参加常州市小学语文基本功大赛。
对于其他教师,每学期要求至少上一节校内公开课。(可与课题组研究课或教研组研究课相结合)
2、构建三级听课管理网络。①教导处随堂听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②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听本年级组或教研组内成员的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③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5节。兼职教师应向专职教师多听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节。
(五) 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
在前期相继自主开发《读吧写吧》《国际数棋》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本学期应继续加强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使校本课程真正成为拓展学生学习领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育学校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个性化成长。本学期,校本阅读将加强单元主题导读课的研究,办好第五届读书节,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读书之乐,形成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国际数棋将继续加强棋路的研究,加强对数棋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课程的实施水平和能力。
二、“十条素养”引路,培育“和爱型学生”。
围绕培育“和爱型学生”的十条必备素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育人;建立科学民主的评价机制,以机制树人。
1、“我是学习小主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根据“我是学习小主人” ——“十个学会”良好学习习惯培养项目设计方案,从学会预习、学会准备、学会读书、学会倾听、学会发言、学会提问、学会笔记、学会作业、学会复习、学会合作等十个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设计十个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章,通过每个月的丰富多彩的争章活动进行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2、“活动我能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学期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学科竞赛、调研活动。语文主要开展一年级拼音过关测试,三年级钢笔字竞赛,各年级古诗文诵读过关测试,参加区小学生作文竞赛;数学将开展二年级口算调研,五年级小数四则计算调研;英语将开展三年级英语字母过关测试,四年级英语书写竞赛;积极筹办好第七届科技节、第五届读书节。另外,将对部分年级的部分学科(含术科)进行学科质量调研。
(2)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组织好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加强常见病、传染病预防和国防知识教育,定期组织学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3)积极开展小社团活动。利于每周短课时间,根据学生自选、学校审定的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小社团活动,聘请专任教师,认真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上级开展的各类竞赛活动,力争获奖,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
3、“评优我最棒”,赏识、激励每一个学生。
改革学生评优制度,继续完善和爱之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读书之星、劳动积极分子、进步学生等奖项的评比细则,公开、公正、公平,赏识、激励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以校为本,创建“和爱型学校”。
本学期,将继续根据区教育局的有关要求,围绕创建“和爱型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将教科研融为一体,完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努力改革传统教研方式。
1、制订适合自己的校本教研计划,把自主、互动、共享作为校本教研的核心理念,把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作为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完善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运作机制。
2、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根据“常州市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章程”和“焦溪小学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比办法(试行)”,不断完善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本学期,各教研组仍旧实行组长负责制,至少每月开展一次有质量的大组活动,各组应在组长的带领下,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做到“四有四落实”。“四有”即有计划,有过程、有检测、有实效,“四落实”为落实时间、地点、人员、内容。活动后,重视资料积累,及时把活动的有关情况上传至“焦小在线学科建设”。各备课组重点抓好“一体化研课”,一般二周安排一次活动。期初,按要求制订好计划,严格按计划开展活动,及时把研课材料发送至个人网盘。
总之,各教研组、备课组应在组长的带领下,定好教研专题,积极开展一体化研课,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建好优质教学资源库,争创优秀教研组、备课组。
本学期教研组、备课组在原有基础上略作调整,安排如下:
教研组
|
组长
|
备课组
|
组长
|
|
语文
|
韩红艳 莫燕月
|
一语
|
朱晓英
|
|
二语
|
翟晓丽
|
|||
三语
|
韩红艳
|
|||
四语
|
张 叶
|
|||
五语
|
莫燕月
|
|||
六语
|
翟彩虹
|
|||
数学
|
许亚芸 顾丽杰
|
一数
|
徐新页
|
|
二数
|
许亚芸
|
|||
三数
|
占敏玉
|
|||
四数
|
阚亚云
|
|||
五数
|
顾丽杰
|
|||
六数
|
梁 敏
|
|||
英语
|
顾海英
|
中英
|
陈红妹
|
|
高英
|
徐晓英
|
|||
校本
|
牟文娟 颜建军
|
各备课组长由语数备课组长兼任
|
||
艺术
|
周燕
|
|
||
体育
|
盛莉青
|
|||
科学
|
黄海龙
|
|||
品德
|
顾冬秀
|
|||
综合实践
|
张 叶
|
|||
3、我的班级我作主,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利用搬迁新校契机,对班级的建设精心规划,建设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
四、其它工作
严格学籍管理。按区教育局规定完成期初快速表报、一年级新生学籍会审工作以及各年级学生省网、区网电子学籍的上传、管理工作,力求规范及时,确保无流生。
附活动安排:
时 间
|
事 项
|
九 月
|
1、 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材培训。
2、 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综合实践任课教师会议。
3、 修订《焦溪小学各科教学常规细则与考核办法》。
4、 英语教师开展“口语训练营”活动。
5、 一年级新生学籍会审、其它年级完成电子学籍。
6、 语文“把握学段特点,增强阅读理解能力”第一课时教学研讨活动。
7、 牟文娟参加常州市小学语文基本功大赛。
8、参加区小学生作文竞赛。
9、启动“我是学习小主人——十个学习习惯培养”训练活动。
|
十 月
|
1、 举办焦小第七届科技节。
2、 综合实践研讨活动。
3、 四年级英语书写调研。
4、 学科质量调研。(届时通知)
|
十一月
|
1、 一年级汉语拼音过关测试。
2、 举办焦小第五届读书节。
3、 三年级钢笔字调研。
4、 英语教学研讨活动。
5、 数学“概率教学”研讨活动。
|
十二月
|
1、二年级口算调研。
2、五年级数学小数四则计算调研。
|
一 月
|
1、各年级《古诗文诵读》过关测试。
2、做好期末各学科考试考查工作和阅卷汇总工作。
3、完成期末各类评优工作。
|
焦溪小学教导处
2011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