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溪小学教师“大家访”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牵手千家万户,共助学生成长。
二、活动目的
落实《常州市教育系统“强作风,树形象,优服务”主题活动方案》要求,加强家校沟通,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活动范围
1.以班主任为主体、全体教师参与;
2.对全体在校学生进行家访,尤其关注六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学业发展有困难的学生,留守学生及单亲家庭学生,流动人员随迁子女,身体有残障的学生。
四、活动内容
1.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在家思想动态、学习表现和生活习惯等;
2.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思想、学习、交往情况和综合表现等;
3.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及途径,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4.向家长介绍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及教育政策;
5.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做好解释、宣传、记录、答复工作。
五、活动流程
(一)制定方案
根据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大家访”工作要求制定本校活动方案,召开宣传动员会议,提高认识,扎实开展工作。召开教师、家长代表座谈会,宣传“大家访”工作意义,广泛征求意见。
(二)了解需求
结合学校实际,利用召开家长会的时机以班级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征求全体家长对家访形式、时间、内容的需求,并进行分类梳理,召开研讨会,确定对每位学生进行家访的形式和主要内容。
(三)明确要求
每学年对本校所有学生完成一次家访,各班班主任制定好开展“大家访”工作的时间表、任务图,科学合理安排家访工作。教师家访时严格执行《常州市教育系统教师“大家访”活动“五要五不能”守则》(见附件1),“大家访”活动力求达到“四进家庭”,即教育政策进家庭,学困生转化措施进家庭,家庭教育指导进家庭,心理生理健康辅导进家庭。
(四)拓宽渠道
家访时,班主任和本班学科教师合理搭配,利用课余时间,结合家长需求,通过教师走进学生家庭、邀请家长到学校座谈、电话、书信、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学生家长有效沟通。其中,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开展家访比率不低于50%。
(五)建立档案
教师在每次家访前要预先备课,结束后要认真做好情况记录,形成家访手记,建立电子档案,家访工作记录本见附件2,由班主任负责保管。如遇更换班主任情况,需及时做好工作对接。
(六)跟进帮扶
教师对了解到的情况,要认真分析总结,必要时可在班组教师间开展案例会诊。针对学生在心理健康、能力结构等方面出现的困难,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困策略,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跟进帮扶。将活动中搜集到的家长意见和建议,要进行整理、分类,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向学生和家长说明情况,并制定推进方案。抓住大家访中的典型事例撰写活动案例,参加评优活动。
六、活动组织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开展“大家访”活动的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德育办主抓,其它科室协助,确保“大家访”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又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建立长效机制。建立教师“大家访”活动安全报告制度,原则上采取相对就近原则,照顾有特殊困难的教师。建立“大家访”活动正面宣传机制,由德育办、教科室具体负责,对家访活动适时总结,宣传先进,树立典型。建立“大家访”活动激励机制,将家访工作情况列入教师师德档案和业务档案,作为教师师德考评、绩效考核及评优、晋级的重要内容。建立“大家访”活动反馈机制,认真研究分析,针对问题进行整改提高,防止走形式、走过场和一阵风。
(三)营造良好氛围。认真做好“大家访”活动宣传动员工作,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大家访”活动目的意义、内容要求、经验成果,提高群众知晓率,争取家长支持率,扩大社会影响力,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局面。
附件1
常州市教育系统教师“大家访”活动
“五要五不能”守则
1.要充分分析家访学生在校情况,精心准备家访内容;
2.要严格遵守约定时间,按时家访;
3.要仪表大方,态度诚恳,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
4.要客观评价学生,充分反应学生优点,诚恳指出学生不足,共同寻找促进学生更好成长的方法;
5.要认真记录家访情况;
6.不能开展告状式家访;
7.不能只讲问题,不讲方法;
8.不能对家长的诉求置之不理;
9.不能接受家长宴请和礼物等;
10.不能将学生个人家访情况对外公布。
附件2
常州市教育系统教师“大家访”活动记录表
学校:常州市焦溪小学
教师姓名 |
| 班级 |
| 学生姓名 |
| ||
家长姓名 |
| 同行教师 |
| ||||
家访时间 |
| 家访形式 |
| ||||
家访准备 |
| ||||||
家访过程 |
| ||||||
家长诉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