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爱型”校园的解读
我们焦溪小学创办于1908年,初名为“竞仁学堂”。2010年,我们确立“以和为美、以爱为本”的办学理念,并着手策划和推进“和爱型”校园建设。自本课题设立以来,我们认真总结多年来的办学成果和经验,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文献和先进学校办学经验,在这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对“和爱型”校园的基本内涵、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话语,并以此引领“和爱型”校园建设的研究和行动。
“和爱型”校园的基本精神。“和”,即和睦、和谐、和顺。在此既强调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学校发展内和外顺,又强调教育教学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和谐共生。“爱”,即友爱、仁爱、博爱。在此强调培育师生具有博大胸怀,善良之心,热爱祖国,亲近社会,关爱他人,强调以人为本,互尊互爱,共同发展。我们建设“和爱型”校园,就是要确立学校内和外顺、师生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就是要弘扬包容互信、大爱无疆的人文精神,就是要培育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大气、大爱、大雅的学校文化。
“和爱型”校园的基本理念。我们建设“和爱型”校园,一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从哲学上讲,强调一切为了人,一切基于人,一切依靠人,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人的智慧和力量为发展动力。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强调发展为了人民群众,发展依靠以人民群众,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校建设和爱型校园,根本上也是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感受职业的幸福,实现人生的价值,也是要依靠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二是体现立德树人的理念。和、爱,是思想品德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我们建设和爱型校园,旨在培养学生自尊自爱、向善向上、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的道德品质,培养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乐于奉献的师德修养,从而为学生健康成长、教师提高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体现和谐共生的理念。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爱非攻”等理念,崇尚仁爱、慈善、和平等价值观,强调在团结合作、和谐相处中共同发展。我们建设和爱型校园,就要促进学生在相互关爱中共同成长,促进师生在相互尊重中教学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促进学校在与家庭、社会和谐相处中持续发展。
“和爱型”校园的基本内容。我们定位于建设“和爱型”校园,不是“和爱型”学校,主要是建设可感觉、感受、感悟到的,体现“和爱型”校园基本精神的文化环境、精神风貌、言行举止和人际关系。文化环境——着力建设以自然、和谐、仁爱为重点的校园文化环境和班级文化环境,以浓郁的文化环境感染人、熏陶人。精神风貌——结合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引领全体师生大力倡导和培育大气、大爱、大雅的精神风貌,学生自信自强,活泼开朗,勤奋好学,积极进取。教师有志有为,团结合作,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言行举止——根据“和爱型”校园基本精神,以培养师生文明行为为重点,着力提升全体师生的人文素养。人际关系——着力构建平等民主、互尊互爱、团结合作的干群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亲子关系,家校关系和社校关系。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将通过一系列知、情、意、行相结合的措施综合实施,积极推进。